阿黎是十五歲出去游學的。年歲不大不小,身上有他阿娘親自做的行囊,背著一些書,帶了點銀子,就出門去了。
去的地方是江南。沒有別的緣由,皆因出名的幾大書院都在江南。他出發的時候是陽春三月,到江南已經是九月天了。
其實一路上也不用花費這么多時間,只是他走走停停,完全是一個人走過去的。
沒錯沒錯,齊殿卿連一個書童和管家都沒有給他,游學就只是游學,根本沒有任何人幫他。雖然暗地里也有人跟著保護,可是這些人都已經被吩咐過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能出手的。
剛開始,阿黎也挺寂寞的,還會想念在京都的親人,但后來發現,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處。
那就是沒有人再逼著他讀書,沒有人再管他了。他因此欣喜若狂過幾次。
于是從京都到江南,他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四處都要去逛一逛。他還挺喜歡體驗不同人的日子。
有時候扮作一個投親的富家公子,去茶樓上面舞文弄墨,有時候也扮作一個乞丐,在臉上抹一些泥土,整個人臟兮兮的,拿著個破碗去討飯。
反正他把能做的都做了,還偷偷摸摸的出了一趟花樓然后灰不溜秋的出來了。
他一點兒也不喜歡里面的胭脂味。
不過出門久了,新鮮勁過去,他也覺得無趣。于是到江南潁州的時候,他就停了下來。
這里正好有一處書院。書院不是很出名,并不是他之前就想要去的書院。不過,他當時已經有些累了,想要停下來歇歇,所以也就沒想著再走。
游學么,也并不一定是要去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才行,四處停一停,沒準有新的感悟。
就入了學。書院是新辦的,統共也沒多少學生。大概二十幾個,都是附近的窮書生。
阿黎畢竟是嬌生慣養出來的,即便這些日子吃過了不少苦,但是比起這些窮書生讀書,他覺得自己吃的苦根本就不算什么。
曾經阿黎很不理解阿爹為什么一生都在跟大臣們斗智斗勇寒門讀書之事,當親眼看見這群人是如何在讀書之后,他立馬就體會到了。
不過,他跟這些人的不同根本藏不起來。坐在他旁邊的人笑著問他,“折黎兄,你之前是富貴人家出身吧”
阿黎點了點頭,“也算不得富貴人家,就是驕養著長大,沒吃過什么苦。所以家道中落之后,還帶著一身嬌氣,不過,這些我在改了。”
他沒有躲躲藏藏,好像坦白的很,倒是讓周圍的人對他刮目相看。有人說,“富貴不在一時,讀書明理才是一世,折兄雖然暫時沒有了富貴,但卻明理,到時候,高中榜首,又何愁沒有富貴呢”
阿黎就覺得,這些人倒是心地好。而且,他們讀書厲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阿黎就挺喜歡這里的。
只不過,喜歡是一回事,真的要靠自己生火做飯,操持油鹽醬醋茶的時候,這份喜歡就少了一分。
但他都十五歲了,出門的時候信誓旦旦,他想著也不能敗在這些小事上面。于是就開始學著燒火做飯。
之前在路上都是用銀子買。
第一回,他差點把房子都燒了。山長是個胡子白花花的老人了,見了他這樣,急忙搖頭,然后回家把自己的孫女叫過來幫忙。
他家孫女今年十三歲,但做事麻利的很,就是挑水也是使得的。阿黎自小學過武,哪里肯讓她去挑水,他連忙拿著扁擔和兩個水桶就走,小姑娘在后面笑嘻嘻,“你就不會挑著嗎”
阿黎紅了臉,哎了一聲,就挑著水桶走。小姑娘也不管他,只在屋子里面看了看,發現還真的是家徒四壁,她搖搖頭,回家給他送了一些青菜來。
“你吃吧,只是沒有肉,很久都沒有買肉了,哎。”
她說著說著,自己嘆起氣來,“我爹前幾日病了,家里的銀子都拿去買藥,如今都只能天天吃青菜。”
小姑娘叫阿鎖,是個跟其他小姑娘都不一樣的名字。不過阿黎覺得挺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