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朗州大學校長馬致遠這一年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累,可是,他的精神頭卻比任何時候都足。
因為有了錢,學校迎來了爆炸性的一個發展,各種研究中心相繼建立。
硬件是最容易建設的,只要資金充足,大樓可以很快的建起來,科研設備能夠選用世界一流的,買來安裝上就是。
相對而言,最麻煩的是人才。
由于前面底蘊和基礎不太足,而人才培養的時間又很是漫長,所以,要彌補這一塊,就只能靠挖墻腳和引進。
目前,馬致遠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做這個。
有一些重要的學者,他甚至要親自上門去談,去請。
一年下來,馬致遠已經挖來了三名院士,多名長江學者、杰出中青年科技領軍人物、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杰出青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等各類優質人才。
這些各領域的杰出人才愿意加入,他們也不全是看在票子,車子和房子的份上,更多的則是覺得有給他們施展的平臺和空間,畢竟他們一來就能獨當一面。
一流的實驗室,充足的研究經費,學校上下的重視,寬松的研究環境,這些東西對于有抱負,想要做出更大成就的科技研究人員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馬致遠出去挖人,很豪氣,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條件你隨便提,我們都能滿足。
以前這種話他哪里敢講,人家只要說一句年薪不低于百萬,住房不低于一百八。就能將他給噎得說不上話來。
更別說很多人的條件是一整套世界現進的科研設備,單人年研究經費不低于一千萬,要多名博士當科研助理等等。
在此之前,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學博士畢業生,基本上不會選擇來朗州大學,即便學校很有誠意的表示一來就給副教授副研究員,解決住房,解決配偶的工作,可還是不行。
現在就不同了,盡管還是不容易,可已經有得選。
如果是世界很靠前的那種名校畢業生,比如哈佛,斯坦福,牛津等,那么想引進還是困難的,特別是已經取得不小成就的那種,來的可能性還是不大,他們會覺得朗州大學名聲不顯,來了有些掉價。
可學校要是誠意足夠,有些人還是愿意嘗試。
至于國內的大學畢業生,那就真的可以選了,就算是最頂尖的那兩所大學,以及南洋理工大學那樣的海外名校,博士畢業了,照樣能招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