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胡銘晨家只請三個人幫忙倒是能勉強應付,然而,隨著挖姜的人家越來越多,將姜背到他家來賣的人也隨之越來越多,胡銘晨家每天生姜的收購量,從每天五百來斤上升到了八九百斤。
這個時候,三個人一天要把這些生姜給清洗完,清洗干凈,就實在忙不過來了。
好在背煤的時候胡銘晨的公平分配,贏得了一些名聲,不用去請,就會有人上門來要求幫忙。
農村人做事,不像城里的工廠那樣要求嚴格,龍翠娥他們三個洗姜,那是一邊洗一邊閑聊吹牛,干活與交流兩不誤。
胡銘晨家這邊干得火熱,每天周圍到他家來串門子的人也不少。這些人有些是存粹是好奇,有些是看熱鬧,還有一些是打聽了解情況。
別說住在周圍的,就是那些前來賣姜的,在收了錢之后,在胡建軍發一支煙或者江玉彩端上一杯水的情況下,不少人也會留下來聊聊天再走。
在這種你來我往之中,別人對胡銘晨家的用工情況和工作進度就很清楚。
比如胡銘晨家側后方的唐家媳婦苗桂蘭連續幾天到胡銘晨家串門,見到胡銘晨家的生姜有點洗不完,她就主動的半開玩笑“玉彩,你家生姜越來越多,洗不完嘛,要不你家再請我幫你家洗得了。”
“大嫂,那當然好,我真是求之不得,多承你了,不過我家沒有大盆了,大嫂,你家有沒有大盆啊”別人愿意主動,江玉彩自然是十分樂意。
堆在那里的生姜越來越多,江玉彩也是心急的,只不過她的性格,讓她有點主動開不了口。
“有,當然有,我這就去拿,馬上就回來。”苗桂蘭積極性很高,說完之后果然就立刻起身返家去端大盆去了。
每天在這里和村里的幾個女人一邊干活一邊東拉西扯,還能掙到幾塊錢,這種事情苗桂蘭求之不得,要不然她也不會主動提及。
苗桂蘭家的是一個大鋁盆,二十來斤重,是前幾年她家開財門,后家送的禮物。
苗桂蘭頂著這么個大盆從她家下來往胡銘晨家走,道口遇到了也要來串門子的鐘英。
這段時間,鐘英有事沒事就往胡銘晨家這里跑,她可不是真的多么關心胡銘晨家的事業,關鍵是這里熱鬧,而鐘英就是一個喜歡湊熱鬧的人。
在胡銘晨家院壩里,不僅可以同村里面的人扯閑篇,而且,好多來賣姜的外村人她老人家也認識,還能和那些人聊幾句,了解一下他們的狀況,或者聽一些其他村的小道消息。
“桂蘭,你這是干什么他家找你家借盆”看著苗桂蘭定這個大盆走下來,鐘英就好奇的問。
“大嬸,不是的呢,是他家請我幫著洗姜,但是沒有盆了,所以,我就把自己家的盆拿來。”苗桂蘭笑著說道。
剛才明明是她主動提出來的,現在這一轉身遇到了鐘英,就變成她苗桂蘭是被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