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真的,我還能蒙你啊三叔。只是......你說的問題固然正確和存在,但是,我們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像那個老人家的家庭狀況,的確不容易,他們的生活和情感需求,我們都應該有所考慮。這么給你說吧,他們要是愿意將房子賣給我們,我們就占大便宜了,既然這樣,多付出一些成本,也理所應當。住在這條巷子里的老年人比例不少,他們腿腳不太好了,步梯樓上上下下,對他們反而不方便。哎呀,做事情,將心比心吧,起碼,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前我家也很窮,現在嘛,就算多付出個幾百千把萬,也比他們好很多。”胡銘晨深沉的說道。
記得某個知名大企業家曾經說過,當你有一百萬的時候,那些錢是你的,當你有一個億的時候,那些錢就不是你的了,而是社會的。
比爾蓋茨也曾經講過,他的錢對他來說就是個數字而已,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因此,他才愿意將自己的財富捐獻出來做慈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現在胡銘晨的財富與他們比起來,還是九牛一毛,但是,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現在胡銘晨的財富折算起來,絕對是上億了。
剛開始在校門口做生意的時候,胡銘晨是錙銖必較,一毛錢他也看重。而現在,已經不是那個階段了。現在多一千萬少一千萬,對他的生活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影響。
自從那一個億的貸款到手開始,胡銘晨就在想一個問題,他到底只是想做一個只為了賺錢的生意人,或者說奸商,還是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
這兩者很多時候是劃等號的,可在很多時候又是有區別的。
單純的生意人,會為了利益不折手段,毫無底線,有點像馬克思所描述的那種資本家,只要有十倍的利潤,他們可以連命都不要。也是他們,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牛奶倒進水溝里,也不會給底層喝不起牛奶的民眾。
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會在個人利益,員工利益,社會利益乃至于國家利益上做一個平衡,有一個取舍。
即便要做到這點很難,并不容易,可是胡銘晨思索一番后,他還是希望可以做到一種兼顧。
以前胡銘晨也是社會窮苦底層,他清楚那時候的老百姓對所謂的富豪是既羨慕又心存記恨,至少對他們的財富所得是持懷疑態度。
這固然與我們的整體社會環境有關,可不可避免的也與不少大老板的財富所得不是那么光彩有關,更與他們取得財富之后對財富的支配方式有關。
很多有錢人對別人刻薄,對自己則是盡情的揮霍炫富,不管以前他們是什么人,有錢了之后就看不起窮苦人。
胡銘晨打心底里不愿意成為這樣一種被人所不恥的人。這與他的出生有關,與他的性格也有關。
別忘了,現在胡銘晨的家依然還在農村,他家的親戚朋友依然還在杜格鄉那個山溝里。而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心態生成離不開他所處的那個環境,環境造就一切。
三個人隨便在路邊買了點東西之后,就回公司,今天那些新員工來報到,他們兩人可還沒見過呢。
“胡總,胡先生,你們回來了。”胡銘晨和胡建強一進門,江小白就先迎上來。
江小白迎上來的同時,剛才坐在他旁邊的一男一女也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