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叔,我們調整產業結構的話,可以種的東西就多了,山里無閑草,我們可以種中藥,可以種山區水果,甚至可以種樹,比如核桃,比如紅豆杉,當然,這需要有產業配套,否則的話,農民就會吃大虧,比如引進中藥材公司,果汁飲料公司等等,使得產銷要順暢,這樣的話,農民的產品不愁賣,企業的原材料又有保障,一舉兩得,還能解決就業和稅收呢。”胡銘晨隨便挑了幾種他所知道的農產品道。
比如核桃,胡銘晨就記得臨市下面的一個縣就將這個當做產業來重點發展,當然不是現在,而是十年后。他們竟然搞了一個核桃產品工業園,引進了十幾家企業來,有做核桃飲料的,有做核桃手工藝品的,還有企業專門做核桃粉。
為了供應這個工業園,全縣發展核桃種植面積過百萬畝,經濟產值幾十億元,因為發展核桃經濟,農民人均收入比之前種植玉米增加了三四千元。政府得稅收,農民得收益,企業得貨源和利潤,年輕人得工作機會,多方受益。
“嗯,你的這個思路的確是一條路子,只不過,這樣的工作也不好做啊。招商引資是問題,要農民轉變種植結構也是問題,運輸和銷售是個問題,前期的投入也是問題。不下大力氣,根本行不通。”張偉東揉了揉腦袋道。
張偉東不是腦袋容易發熱的人,他想問題也喜歡正反兩面去思考。而且,他處在的這個位置,讓他看問題更宏觀更全面。
“困難一定是有的,要是沒有困難,我們早趕上沿海發達地區了。可事在人為嘛,這就需要你們這些領導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全盤的規劃以及干事創業的堅定決心。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也不可能一天就發展起來,可以慢慢來。”胡銘晨反過來鼓勵張偉東道。
胡銘晨也知道目前還有許多條件并不成熟,一方面是交通問題,另一方面是市場問題。目前要是靠國省道,別說外省了,就是貨物運到省城都要六七個,七八個小時。至于市場,這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以及老百姓的購買力有關。
農產品最終都要變成工業制品才能更增值和長距離銷售,那么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和購買力就是很大的問題。
張偉東看了看表,覺得時間不早了,就沒有繼續留胡銘晨,而是放他回家。
胡銘晨與張萌打了個招呼,就走了。
胡銘晨走了之后,張偉東的目光就移轉到他草擬的那一份規劃上來,但是看了兩眼,他的腦子思路又做了轉變,開始思考胡銘晨和他今天所談的那些內容。哪些目前能做,哪些要等時機成熟才能做。
喜歡重生之巨變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之巨變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