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銘晨的眼里,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機會,那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即便失敗,也要嘗試之后,努力之后,他才會無怨無悔的接受那個結果。
胡銘晨不打算再對陳學勝做什么說服工作,他覺得那個必要不大。
自從自己一力主導要研發智能手機以來,陳學勝的積極性就不是那么的高。他不止對智能手機的研發缺乏主動的積極性,就連對后面的宣傳和上市也不抱太樂觀的積極性。
胡銘晨一定程度上理解陳學勝的想法,但是不代表他心里面就沒有點復雜的考慮。
如果胡銘晨不是重生回來,那么誰極力要做這件事,胡銘晨的想法應該也不會比陳學勝更積極。
畢竟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胡銘晨要做的這件事成功率的確都不高。
在功能機大行其道的今天,要去做一部摒棄物理鍵盤,而且功能并沒有顯得比現有手機有根本性的突破變化,這本身就是有風險的。
關鍵是這一切還是落在鵬博電子這么一家小公司的身上,沒有名氣,沒有超強的實力,沒有一些列過硬的技術沉淀。這就有點像是豪賭,想俄羅斯輪盤一樣。
至于找國家電視臺來對新品發布進行直播,那更是冒險和不太可能。國家電視臺并不是商業化電視臺,他們有著自己的嚴格管理程序,甚至對于市場的需求,他們還會有些許的顯得滯后。
就算通過購買廣告的方式得到了國家電視臺的支持,可要是在直播的過程中出現哪怕一點點的意外,前面所做的一切就會前功盡棄。既然是直播,那就沒有掩蓋過世的可能,偏偏這部手機又還不是那么完善,甚至于用著用著還會死機。
要是在直播的過程中沒有信號,或者干脆死機,那這個災難就足矣判這部新產品予死刑,不管是國內消費者還是國外客戶,都不可能對這款產品再抱任何的信心。
理解歸理解,但是主觀上,胡銘晨還是會覺得,陳學勝不是那種有足夠進取心的人,更別說雄心壯志,勇攀高峰和奪取市場第一了。
陳學勝的思維和企圖,還是停留在代工,或者做點來料加工的階段。就算他還是會做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要么就是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被市場逼得沒辦法才做。其次,就是他的這種不夠勇敢的思維,也會讓他很難取得傲人的成績。
盡管胡銘晨已經對陳學勝有看法,可是這種看法他只會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一方面陳學勝幫助過自己,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會換人。其次,陳學勝目前還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自己又不可能放棄學業完全全職的走到前臺來。第三,那就是胡銘晨對陳學勝想法的理解。最后一點,那就是胡銘晨現在也是無人可用。蜀中無大將,只有讓廖化作先鋒。如果等到ipeng上市了,陳學勝還是這么固話和保持拖后腿的思維方式,那么胡銘晨就得認真思考與他的合作是否還有繼續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這次進京談合作,鵬博電子這邊,除了陳學勝,胡銘晨,還有方國平和裴強跟著。
裴強比其他幾個兄弟提前一天回來,放他一個人呆在鵬城也沒意思,干脆就將他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