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名利是一個很有野心,也很有能力的人,與其他大公司的老總不同,郭名利并沒有上過大學,僅僅讀了三年的專科職校就踏出社會工作。
由于他肯干,做事動腦子,很快就在工作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年紀輕輕就做了科長,副理,之后做了經理。
這幾十年來,郭名利一直在電子行業浸淫,七八十年代,亞洲四小龍騰飛的那個好時候,獲得了極大的成長,不但累計了豐富的行業經驗,而且還自己創業,成立了名利公司。
這家公司一開始的時候就幾個人,但是郭名利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比較拿手,很快公司就一路快速膨脹。尤其是他將公司的重心從海峽對岸搬過來之后,其增長速度更是驚人,短短的十幾年間,就超越了一個個排在他前面的大佬,從而使得名利公司成為行業內數一數二的翹楚。
目前,名利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代工,從電腦產品到手機產品,幾乎無所不包。
當然了,公司能夠發展到如此的規模,與強大的外資進入有很大的關系,要是沒有規模雄厚的資金支持,郭名利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那么龐大的生產能力,公司上市之后,股價也不會節節攀升,從而使得他郭名利也成為華人圈有名的富豪之一。
戴維集團和梅耶爾公司的加入,提供的不單單是資金,其實他們還給名利公司開拓的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些年,在得到支持的同時,名利公司給戴維集團和梅耶爾公司回報了豐厚的利潤,可是現在,郭名利也要因為背后金主的抽手,將他辛辛苦苦創下的公司拱手讓出。
郭名利及其不甘心,他很想反抗,只不過,在資本為王的今天,郭名利想反抗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且不說那兩家公司的股份加起來,就已經實現了過半,就是那些中小投資者,估計跟著兩家巨擘走的可能性也遠遠超過他。
要想保住公司,除非郭名利能夠短時間內扭轉局面。那些資本家都是看重利益的,如果他能短時間內擺平那些困擾,將公司的股價和業務重新拉高,那么,看在利益的份上,兩家公司才會對他放手。如若不然,他只有窮途末路。
然而,要在短時間內扭轉如此不利的局面,談何容易,郭名利絞盡腦汁了,也沒想到一個可行的辦法。
失去了蘋果這個大客戶不說,還得支付巨額賠償,更麻煩的是,無休無止的各種訴訟接踵而至,讓人應接不暇。每一場官司,都意味著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
如果指使金錢上的損失,那么目前還能勉強承受,名利公司現如今的規模,幾億美元的損失還不至于傷筋動骨。
關鍵是,伴隨著這些官司的,就是各類型的負面新聞,名利公司的形象現在已經大為受損。何況,股市已經腰斬了一半多,各類型的投資者紛紛撤離,這會變相的使得名利公司的資金鏈斷裂。
郭名利點上一支雪茄,透過窗戶,看著外面偌大的現代化廠區。窗外,那些穿著淺藍色工裝的各類年輕人正在早期蓬勃的走進一個個車間。
郭名利知道,自己一旦離開,這些年輕人會有成千上萬的要失業,甚至于,他們下個月能不能按時拿到他們應得的薪水,都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