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錢,除了一部分保持游資之外,其余的部分,還是要想辦法變成投資,甚至于進入到國內來,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實業成長。目前,國內的經濟還是比較缺乏資金的,尤其是廣大的內陸省份和地區。”胡銘晨道。
“我想過了,我們可以參股其他的國際企業,甚至是分散持股之后,再安排這些企業來進行投資,這樣的話,既不顯山不露水,還能做到我們說了算。胡少,此外,我們是不是可以搞一個投資基金,專門支持國內的新創事業?”羅光聰說著拿出一份他草擬好的資料遞給胡銘晨。
胡銘晨接過來一看,是一份企劃書。
花了十幾分鐘,胡銘晨才把這份企劃書看完:“很好,再風險投資和新創投資上,我們卻是與西方還有不小的差距,就算是目前的一些投資公司,實力也相對較小,從而使得我們在創新上動力不足。你這個想法與我倒是不謀而合,只不過......你上面說將總部設置在鎮南,我覺得有些不太合適。”
“這有什么不合適的,您不就在鎮南嘛,難道你不是想幫助家鄉發展嗎?公司總部在這里,那么我們投資的很多項目就會選擇在此落地,多好。”羅光聰詫異道。
羅光聰在企劃書中刻意將總部地點放在鎮南,就其內心來說,有點是在拍胡銘晨的馬屁,覺得胡銘晨一定會喜歡這樣的安排。
胡銘晨沉吟著搖了搖頭:“鎮南相對國內的其他一線城市來說,缺少人才優勢和創新土壤。而新創事業的主力軍是年輕人,是有理想有文化有技術的年輕人,鎮南就只有朗州大學這么一所重點大學,市場的活躍度又不如沿海大城市,將投資基金總部放在這里......好像有點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效果會好嗎?”
胡銘晨不想為家鄉,為其他內陸省份多做些貢獻嗎?當然不是,只不過胡銘晨也不是個很狹隘的人,很多市場,一旦違背市場規律,就會好心辦壞事,即便能成,也會事倍功半。
“呵呵,胡少,如果是在二十年前,那么你所說的是對的,可是,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是互聯網時代,所謂的地理概念,一定程度上正在被拉平。我看過國家的相應規劃,未來十年,整個國家不管沿海還是內陸,交通都會有一個飛躍,不止高速,機場,就是高鐵,恐怕也會連接每一座稍大點的城市。最關鍵的一點,我們投資的不會是那種傳統產業,也不會是那種勞動密集型的出口產業。實際上,內陸的二三線城市也有自己的優勢......”羅光聰似乎非要將這樣的一家公司總部設置在鎮南不可,為了這個目的,他盡可能的要說服胡銘晨。
“什么優勢?”胡銘晨問道。
“如果交通問題一旦解決,那么內陸的二三線城市的優勢就會凸顯,比如地價便宜,房價便宜,而且為了與沿海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競爭,每個城市應該會提供比其他地方還要有力度的扶持政策。對于新創事業來說,一旦信息的獲取不存在障礙,交通的流動不存在問題,那么低成本就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了。同樣的資金,在一線城市也許只能堅持一年,但是在鎮南或許可以堅持一年半乃至于兩年。而且就我所知,光是電價這一項,鎮南就要比沿海便宜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當然,不會是每一個項目的持有人都愿意落戶在鎮南,可相應的,也不可能因為深處內陸就產生不了新興事業。就比如米國,許許多多的大企業,他們的總部就不是在知名大城市。”羅光聰一步一步分析說明道。
經過羅光聰這么一說,胡銘晨也覺得似乎有些道理,總不可能什么好東西都在沿海,內陸遲早也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才對,因為內陸是不可能永遠窮下去的嘛,即便是少,但也是有一些很不錯的企業得到發展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