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剛剛完成規劃的宏橋高新科技園區,整體面積六十點四平方公里,整體上是一片坦途的,就是中間有幾座小山包而已,除了會修建涼城大道和宏橋大道貫通之外,國家干線高速也會從邊上擦肩而過,涼城東收費站和涼城南收費站都在這個范圍內,西邊,大家往西邊看,這座山腳的位置,一個大型的貨運鐵路編組站將會建設在這里,所以,我們這里的區位和交通,都是很好的,非常有利于產品的對外輸出......”
在宏橋村的一座山上,站著黑壓壓的一大群人,其中涼城市的主要領導幾乎被包括了。只是今天的主角并不是那些領導,而是羅光聰帶領的考察團,胡銘晨也混在其中。
涼城市規劃部門的負責人結合面前的展板正在給羅光聰他們一行人做介紹。
胡銘晨之所以在人群中,那是因為羅光聰和張偉東都請他。
羅光聰請胡銘晨一道考察,是由于涼城是他的家鄉,他希望胡銘晨能來多給些建議,甚至說,是希望胡銘晨來拿大主意。
張偉東請胡銘晨一起回來看看,目的就更明顯,就希望打家鄉牌,讓胡銘晨幫著多說好話,爭取把項目落實到涼城來。
“你們這個貨運鐵路編組站上報了嗎?審批了嗎?”羅光聰問道。
“省發改委已經批復過了,現在就等鐵道部的最終拍板。”張偉東的一名副手回答道。
“這樣的大型編組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成的,多則七八年,少則三五年,與我們的項目有時間差啊,況且,這筆建設經費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下來。”羅光聰邊上的一個考察團成員道。
這位是羅光聰請來的交通大學的專家,此次隨行的有不少權威專家,他們要負責給這個項目做把脈評估。
“蔡教授,這個時間不會有你想的那么長,關于這個編組站,省里面十分支持,這也是我們高新科技園區的重大配套設施之一。只要你們的項目能落地,那么就算上面一時沒撥下資金來,我們涼城方面自己勒緊褲腰帶,也會出錢將他匹配的建好。”張偉東展出來很有魄力的道。
羅光聰他們一行人已經考察了好幾個城市,涼城市是他們的最后一站。
換言之,這次考察過后,他們就會縮小范圍,一部分城市會被排除,更有甚至,他們會確定一個初步意向的投資地。
為了拿下這個項目,各地方都使出渾身解數突出自己的優勢以及滿足他們的需求,到了涼城這里,他們只能力度更大才行。
對于朗州的所有地市來說,誰留下了這個項目,哪個地方就等于多出了一個千億級別的產業,就等于當地經濟能夠實現蛙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