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銘晨只是提出了一個發展模式的大致概念,可是,如何落實,實際上還有許多事情要精細的規劃和落實,就是還有一段挺長的路要走。
不過,在與兩位大領導達成了一個目標意見之后沒多久,興盛旅游公司就獲得數筆公司的注資,有境內企業,也有境外的投資機構,資金一下子增加一百億。
之后,興盛旅游公司又特別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名叫共富開發實業股份公司,由這家公司來牽頭統籌杜格鎮的綜合開發利用。
共富開發實業股份公司的注冊地就在高山縣,注冊金額五十億。
同時,在公司成立之后,共富開發實業股份公司就與高山縣一道,聘請了朗州大學、人民大學以及發展研究院的相關專家組成一個研究團隊,開始對杜格鎮以及周邊做適合開發的各方面研究與評估。
他們將會從市場,地理環境,交通,政策,綜合治理,環境保護以及人口發展等各個方面提出綜合性的評估報告。
當然,這個研究團隊除了走訪當地的村寨和山梁,做具體的調研與測評之外,也會與村委會,杜格鎮,高山縣以及涼城市做多場座談,了解以及評估他們的意愿,支持力度,以及政策調整方面的困難。
對于由誰來執掌共富開發實業股份公司,胡銘晨最先想到的是胡建強。
因為胡建強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別的不說,光是發展當地的意愿他就比別人來得強。
此外,他不是不愿意涉及外面的高科技產業嘛,那這個就落實在當地的企業,應該比較適合他,相信他也愿意承擔這份責任。
不過胡銘晨在電話咨詢過三叔的意見之后,他竟然婉拒了。
“按理說,這樣的好事,我應該挺身而出,應該義不容辭,可是,三叔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多大,幾千萬的公司,我負責一點問題沒有,可是幾十億的資金,牽扯到幾萬人的生計,你還是找專業的人比較好。”
“三叔,這個可以學的啊,大不了找人協助你就是了嘛,你對當地情況其實是最了解的,我覺得合適的啊。”胡銘晨還勸道。
“就因為我是當地人,所以,有時候做事,就會失去客觀,就會被人情世故綁架,軟話好說,硬話反而不好說。做好了,那當然好,可是一旦做差了,人家也許不怪公司,會怪我們胡家,你還是找外面的人吧。外面的和尚會念經,他們沒有情感包袱,反而可以放開手腳干。”胡建強還是拒絕得比較堅決。
后來胡銘晨一想,還真的是有這方面的問題,而且,他要是主動性不強,也不可能強按頭喝水。
另外,市里面下那么大的決心做這件事,將其當成一個發展試點,那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于是,胡銘晨就從興盛旅游公司調了一個人。
此人名叫是郭照陽,目前是旅游公司的副總,是夾克兩年前招聘進公司的。
郭照陽是涼城本地人,富旦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在京城的大學里面當了兩年老師,后來離開學校,進了沿海的企業工作了六年。
在一次高端人才論壇上,與賈克認識,賈克就游說他來興盛旅游公司,郭照陽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