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謝謝大家,工作的事情,我會自己落實的,大家費心了。”陳康婉言謝絕同學們的各種提意道。
“陳康,你真的別客氣,大家既然是同學,那么就存在著一定時候互相幫助,互相拉扯的這么一個作用。你從國外回來,憑借你的學歷,想要找一份工作,我相信不是什么難事。可是這幾年,國內的大環境,對于海歸好像不是那么熱衷了,想要憑海歸的身份找一個好工作,可就不容易,畢竟,每年出國留學的加起來有幾十萬呢。”剛才與陳康見面,關系親熱,名字叫云西澤的同學道。
云西澤的運氣聽得出來,他不存在奚落陳康的意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想法罷了。
最近幾年,的的確確海龜不吃香了,許多去了歐美留學回來的,有些甚至拿到了碩士,可是回國找工作,就是幾千塊起步,很少有過萬的。
不像以前,只要是去國外掏一圈回來,就顯得了不起,一個個趾高氣昂的。
在如今的職場上,海歸和本地高校畢業的,并沒有那么明顯的區別的。
甚至有些企業寧愿招本地的畢業生,也不招喝過洋墨水的。
那些企業主覺得喝洋墨水的吃不了苦,也不了解本地的市場,他們用起來反而不是那么好用,關鍵是,一個個還自以為是。
只不過,云西澤說的也就是大眾現象。這種現象,并不適用在那些名校的身上。
就比如,哈佛,牛津,劍橋,麻省理工,斯坦佛等等這些,如果是從這些學校畢業的,那的確是精英,與那些出去找那種野雞大學混文憑的,不可同日而語。
只是,讀了這些名校的精英,回國的比例相對不高,他們一畢業,就已經被國外的大機構給網羅了,高薪,綠卡,洋房。
這些人因為回國的比例低,所以人才市場上充斥的就是那些普通大學和抵擋大學的畢業生。
這些人,畢業了在國內想混下去不容易,想混得好就更難,所以絕大部分選擇回國發展。
按照市場規律原則,給他們的待遇自然就不會好。
不過,陳康所就讀的耶魯,也算是世界名校,他的標準,是要劃到那些名校精英中去的。
如果不是這樣,在電視臺的時候,那些用人單位也不會給出的薪水全部超過陳康自己的開價。
“對的,我們辦的那個誰,也是從米國回來,不就是找了個工作被派到HK去了嘛,聽說一年也就四十萬港幣的樣子。”費妍麗道。
“陳康,我知道,你和他們不一樣,你讀的耶魯,我們也知根知底,你是人才,跟著我干,我絕不會虧待你,等我的公司上市了,我會給你一些股份的。”甘致森道。
“呵呵,陳康,甘致森有誠意哦,有股份,那就完全不同了,到時候,你轉身,你就是千萬身家了。”有個同學道。
“哎呀,我們怎么就之說話了呢,大家喝起來啊,讓我們再次舉杯,為了我們的友誼,為了我們的青春。”翁雪沉了沉臉,擠出一絲笑容來提意道。
翁雪或許是被那個千萬身家給刺激到了。
他們今天聚會,其目的,可不是真的大家想盡辦法幫陳康謀一個好職位。
現在的聊天,卻有些往這個方向發展,有點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