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5月24日,美國第一條鐵路(巴爾的摩—俄亥俄,21公里)通車。
1869年5月10日,美國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在猶他州普羅蒙特里(Promontory)東西接軌。
然而時至今日,美國的鐵路越來越落后了。
美國鐵路的衰弱從支線和鄉村鐵路開始,然后蔓延至各大主干線。
從一戰結束至今,美國的鐵路里程數從巔峰時的41萬公里減少至如今的15.2萬公里。
而且電氣化里程只有區區的1600公里。
而且最令美國人不滿的是,美國至今還沒有真正的高鐵。
美國的Amtrak公司運營的阿西樂(Acela)火車最高時速是170~250公里/每小時,但由于路線的設施嚴重老化,一般最快僅能夠開到180公里/每小時,平常行駛的平均時速約為115公里每小時,搭乘AMTRAK從紐約到波士頓速度最快只能達到65公里每小時,與后世中國高鐵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后世,為了圓高鐵夢,自2008年開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式推進加州高鐵項目,總設計里程為1287公里、規劃時速354公里/小時,是美國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成本最高的公共工程項目之一,計劃在2033年全面投入運營。
加州高鐵項目因此成為美國第一條高鐵線。
而今世的現在日本有新干線。
新干線是連接日本全國的高速鐵路系統。
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東海道新干線開通,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連通日本三大都市圈。
該線路也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
至今,新干線仍是世界上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之一。
誕生于20世紀下半葉的日本新干線,是世界高速鐵路的先驅,和法國TGV、德國ICE、后世的中國高速鐵路一起,并列為世界高鐵四巨頭,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尚未或正在發展高速鐵路的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有償轉讓了部分技術予這些國家,以幫助其更快、更方便地發展高速鐵路系統。
法國則有法國TGV。
1971年,法國政府批準修建TGV東南線(巴黎至里昂,全長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鐵路線389公里),1976年10月正式開工,1983年9月全線建成通車。
TGV高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70公里,巴黎至里昂間旅行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50分縮短到2小時,客運量迅速增長,預期的經濟效益良好。
TGV東南線的成功運營,證明高速鐵路是一種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交通工具。
1989年和1990,法國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圖爾的大西洋線,列車最高時速達到300公里。
北線也稱北歐線,由巴黎經里爾,穿過英吉利海峽隧道通往倫敦,并與歐洲北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科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相連,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通道。
由于在修建高速鐵路之初,就確定TGV高速列車可在高速鐵路與普通鐵路上運行的技術政策和組織模式,所以目前法國高速鐵路雖然只有1282公里,但TGV高速列車的通行范圍已達5921公里,覆蓋大半個法國國土。
根據規劃,法國將在21世紀的頭10年內,把東南線延伸至馬賽,還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歐洲線以及巴黎至德國的東部歐洲線。
與世界鐵路強國相比,顯然美國在鐵路建設上大大地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