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之后,張超熟門熟路地點了菜,顯然這些年公款吃喝沒少來。
相比之下,倒是陳中天這個明明上一世與這一世都在燕京呆了不短時間的宅男,對2000年的京城老店陌生得不行。
稍等片刻,片好的鴨子上桌。
陳中天收回對這家老字號的好奇,開始自覺地履行他的二十四孝職責。
先給陳麗穎包了一個烤鴨卷,轉頭再看喬小仙一臉吃味的模樣,又立馬給喬小仙包上一個,得到了喬小仙一個白眼獎賞。
“好吃,哥,你自己也吃啊,我會自己弄。”
陳麗穎一邊笑著說,一邊拿紙巾給我自己吃得滿嘴醬料的嘴擦了擦。”
嗯。”
陳中天應了一聲,轉頭又給陳麗穎包了一個,放到她面前的盤子里。
喬小仙說,“看,還就是你哥對你好。”
“那是,哥不是說了,妹妹就是哥的半個女兒,要寵著的。
嘿,嘻嘻。”
陳麗穎說笑。
……次日,中午時分,卡羅蘭與海茵微姐妹倆帶著天使QQ的財務經理艾麗莎,一起飛到了燕京,她這一行,人可不老少嘍,美國十大財團的代表一個不少地全來了。
陳中天立馬張羅著讓他們住下,以及再讓張超在全聚德訂午餐,讓洋鬼子開開“洋”葷,為此,陳中天又把丁三石和王成東一起叫上。
一直忙碌到中午11:45分,一行十六人,才坐上大依維柯,奔赴“全聚德王府井店”,為什么是十六人呢?
因為陳中天又把陳麗穎和喬小仙一起叫上了,為的是讓她倆再過過嘴隱,麗穎喜歡吃啊,可把麗穎叫上,那也得把喬小仙一起叫上吧,于是整支隊伍就成了16人。
到了門口,下了車,陳中天作起了導游,他指著全聚德匾額說,“大家看,全聚德的德字,這個德字少了一橫,當初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先生,請了一位名叫錢子龍的秀才題寫匾額。
這一匾額幾經風雨,一掛就是100多年。
可是一般人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橫。
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說,當時楊老板把錢子龍請來,兩人對飲開懷,楊全仁得知錢子龍書法非常好,于是馬上拿出筆墨紙硯,請錢秀才題個字。
由于錢秀才多喝了兩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寫了一橫。
還有人說,當時楊全仁先生創業時,一共雇了13個伙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
為了讓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協力,所以讓錢秀才少寫一橫,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橫一把刀。
聽到這,也許您會反問:那加上一橫,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嗎?
這些當然都是猜測和傳說。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字,就是象形字,可以有一橫,也可以沒有橫。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唐宋元明清書法名家的墨跡中得到印證。
比如,現立于北京國子監孔廟的清朝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中的德字就沒有一橫;又比如生活在與全聚德創立同期的清代畫家鄭板橋本人書寫的德字,有的帶一橫,有的不帶一橫。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中國古錢幣方面來考證德字。
例如,北宋真宗年間(公元1004年)鑄造的‘景德通寶’的德字就沒有橫,而明朝宣宗年間(公元1426年)鑄造的‘宣德通寶’的德字就有橫。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德字有兩種寫法,可以有橫,也可以沒有橫,兩種寫法都是正確的。
全聚德為了保持其牌匾的歷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橫。”
進了大堂,席開兩桌,張超點菜,很豐盛——全聚德全鴨席——芥茉鴨掌、火燎鴨心、燴鴨四寶、芙蓉梅花鴨舌、鴨包魚翅、水晶鴨寶。
據說當年有一次,王光英副委員長在全聚德用餐時說:“全鴨席,各種鴨原料都全了,唯獨缺少一種菜。”
大家都想不出是什么,他哈哈一笑:“是鴨蛋啊!”
大家恍然大悟。
后來,經過細心研究,全聚德的菜單中又多了一道新菜——水晶鴨寶,添補了全鴨席的空白。
是不是很有意思。
吃著、吃著,一位美國洋鬼子突然問道,“中國男生,能否請你說說全聚德名字的由來。”
陳中天翻翻白眼,草,洋鬼子竟然考校起本人陳中天教授來了,不知道老子過目不忘嗎?
好吧就講給你聽聽驚訝死你,讓你領教、領教本教授的學識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