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和五氣,到底是哪三花、哪五氣?
其實三花聚頂,是道教內丹修煉中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其中的’花‘,并不是指我們平時看到的鮮花,這其實是個諧音字,通’華‘,也就是說’三花聚頂‘其實是“三華聚頂”,之所以寫成“花”,是因為花可以盛開,有著盛大強壯的意思。
首先是人花,屬于第一階段的修煉,人花對應我們體內的精氣。
精在人體內達到充盈的狀態,人們就會有很多的欲望,尤其是淫欲。
這其實從人的生理反應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道教的修煉者,則要修煉精氣,戒除淫欲,洗盡鉛華,沒有了欲望,也就有了第一朵’人花‘。
第二個是地花,地花的修煉過程,其實是一個煉氣的過程。
人的生活離不開氣,不論是空氣,還是道教陰陽二氣,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
氣,指的就是順氣,心平氣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達到一種不為外界所動的境界,這樣遇到事情才不會感覺到急躁和驚恐。
當我們喜怒不形于色的時候,’地花‘也就煉成了。
第三個是天花,天花是煉神的一個過程。
當人體的精氣充足,這個時候就要煉神還虛,常清常醒,內心通徹透明,然后也就開悟了智慧。
道教認為人的’神‘一旦充足,就不會犯困思眠,整日精神飽滿,神采奕奕。
總之,三花對應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
在蕭廷芝的《金丹大成集》中有記載,聚集三花,要先從人花開始,循序漸進,最后才能精氣神聚集在玄關一竅。
三花聚頂,在道教學說里,認為這是成仙之人最重要的表現,在很多仙人傳說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仙人頭上三花聚頂,金光四射。
說完三花,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是“五氣朝元”。
這里說的五氣,跟中醫和五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黃帝內經》中認為,人的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而心在五行屬火,肝屬于木,脾屬于土,肺屬于金,腎屬于水,以上為中醫的觀點。
道家認為,心藏神,為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肝藏魂,為東方青帝之木氣朝元;脾藏意,為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肺藏魄,為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腎藏精,為北方墨帝之水氣朝元。
五氣對應了五臟,也對應了五行,同時還和道家的五方神仙聯系在了一起,這就是五氣朝元的真意。
不論是“三花聚頂”還是“五氣朝元”,其實都是道教文化內涵中的一種,而道教學說認為,只有修煉好頂上三花,護住心中五氣,才能成為大羅金仙,從而達到凡人無法參悟的層次了。
實質上,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采氣的最高階段,此時身體內靈氣充盈,奇經八脈自動打通、穴道和奇經八脈內也都高度聚集了大量的壓縮靈氣。
只差一個機遇,就可結丹。
而三花聚頂是一種什么情況呢?
當靜坐到達精化為氣的階段,奇經八脈的通暢情況,猶如以往所說,已一步步獲得了實證。
從此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若存若亡。
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
到此忽然會進入幾乎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兩穴,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于全身。
道家丹經中的所謂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