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天說,“哎呀,你這個提問,有些尖銳。”
陳中天的回答引來一片哄笑。
陳中天繼續說,“我的答案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政府及消費者才會接納你。
企業及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繳稅只是其中之一……。”
水木大學經濟所主任、博士生導師黃進寶教授,舉了牌子。
孫俊益道,“黃進寶教授舉牌子了,看來他也有問題問你。
黃教授你請說。”
黃教授說,“上一次孫俊益采訪你,主要側重在短短幾天為何能創造華夏商業史上第一個銷售奇跡上,當時我就有疑問,就是你們為何生產銷售那么便宜的、擊穿底線的電腦,你這個行為已經引起了電腦行業同行們憤怒,據說有幾家公司提出抗議。
所以,我想知道,你為何要把電腦市場底線擊穿?
甚至不惜動這么多心思、得罪整個電腦制造行業來推動互聯網發展?”
陳中天說,“哎呀,這個問題,也比較尖銳。”
現場觀眾們又笑了。
陳中天說,“還是企業家的責任。
這個問題我們的大股東熊老師也問過我。
在我眼里,華夏的電腦制造商想做到有朝一日引領行業發展,是完完全全的癡人說夢,計算機核心硬件中,絕大多數都要依靠海外壟斷巨頭供應,無論是CPU還是內存顆粒、主板,計算機里只要沾到芯片的領域,就基本上必須采用海外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在核心層面不可能追得上,整機造的再多又能有多大的話語權與利潤空間?
反過來看,如果電腦普及的速度減緩、利潤空間模糊,現在的眾多硬件制造商就可以心照不宣的享受著高利潤率的滋養,正是因為這種現狀,才使得電腦對大部分的華夏家庭來說,還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這種情況下,家用電腦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很難實現大規模加速,如果不把他們的利潤砸穿,普及家用電腦恐怕要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和人均收入提升的多重作用才能實現,這對華夏互聯網行業來說,就實在是太悲哀了。
可互聯網就不同了,互聯網行業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想象力的產業,也是這個世界最璀璨的智慧結晶,它的發展是一門藝術,一門融合了軟件、硬件、產品、開發、運營、推廣、人性、心理、需求、審美的超級藝術,也正因為它是一門藝術,才有可能打破傳統、打破固有優勢者的壟斷,也更容易誕生奇跡。”
說到這里,陳中天的語氣頓時變得犀利起來,斬釘截鐵的說:“如果沒有人來砸穿電腦制造行業的價格,這個行業內的企業就會保持著悶聲發大財的心態,如果保持行業不透明、一年造十萬臺就能賺一個億的話,一旦行業透明,一年造一百萬臺都難以保證賺一個億,這種情況下,誰都會心甘情愿每年生產十萬臺,輕輕松松賺這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