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呵、呵,陳中天,來就來了,怎么帶了這么多東西?”
“大伯,第一次登門拜訪,空手來怎么行?也沒什么,都是吃的、喝的。再就是聽說大伯喜歡書法,所以,順帶捎了一些文房四寶之類的小東西,都是不值錢的,古董我可送不起。”
“古董,你敢送,我還不敢要呢。來,坐下說。嘗嘗,我親手泡的茶。“
端著茶,陳中天細細地品著,實際上,他根本不會喝茶,只是在大伯面前得裝個樣子吧。
大伯開始考校陳中天,“我很好奇,你當初是怎么想來寫《大國崛起》的呢?”
“華夏現在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之迅速,國力提升之快,讓世界瞠目,讓國人自傲。因此,我就常常想,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在新的世紀,新的發展機遇前,是否能成為新一代崛起的大國?”
“嗯,嗯,對頭,有這種想法是對的。”
“但是,我們是否看到了我們的不足:雖然政府力爭民~主自由,但是不可否認,**與低效,困擾著當政的設計者;雖然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但是高稅收,低福利,制約生產者的消費能力,國進民退的經濟現狀,再次警示我們,不能走回頭路;雖然科教興國,科技騰飛,但是素質教育依然只是一紙文書,學術**,創新能力喪失,正成為國家發展的憂患與瓶頸。
大國,必須有大的視野,大的胸懷,以前人未有之勇氣開創新氣象,新局面,而非固守舊念,謹小慎微。政府現在提倡,與時俱進,和諧發展。這是國家發展方向的高度概括與指路明燈,拋棄舊有的觀點,讓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更多的去取代舊有的模式,不要讓既有利益的獲得者成為改革發展路上的絆腳石,膽子再大一點,手段再大刀闊斧一點,目光再長遠一點,時不待人,在這個信息迅猛發展的新時代,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進則退,世界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個體,各種勢力,各種思想,向海潮一般涌動,能否站在浪尖,成為新世紀的引領者,就在當下!
為什么不斷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為所向無敵的霸主?為何歷史上的強國都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華夏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么經驗或教訓?
今天,華夏的復興和崛起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不爭現實。如何從歷史上主要大國的興衰歷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鑒,如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尋求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十分重大的戰略問題。
因此,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我試圖嘗試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通過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追蹤和研究世界性大國興起軌跡,總結大國崛起的個性特征和基本規律,探索新形勢下中國發展的戰略選擇,為中國的發展尋找鏡鑒,以期有利于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好,立意深遠,每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華夏人,特別是我們的許多的干部,都應該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認真探討一番。”
“大伯過獎了,我就是把我思考的東西寫出來,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讓大家研究討論。”
“對,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我聯系了《淝水晚報》,希望他們能在報紙上進行連載,讓更多的人看到,參與進來討論。估計一上班,他們就會與你聯系。為這,我們部長還專門表揚過我呢。”
“那好啊。晚報的受眾面特別廣泛,我相信一定能掀起一股社會反思潮。謝謝大伯。”
“不要客氣,說起來,我應該謝謝你,我把你的稿件,拿到了我們部里,部長和幾位副部長都看了,大家都覺得很有思想,也很有必要讓全社會都能參與進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