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咱生產隊真的要來知青了”放學飛奔回家的顧二弟連聲追問。
顧明東正在回憶原主關于知青的記憶,在原本的時間線中,顧二弟這憨驢已經死了,雙胞胎也沒熬過去年冬天,因為家里頭出了個小偷,老顧家被打入了深淵。
但老顧家悲慘的命運卻還沒結束,這只是剛剛開始。
顧三妹、顧四妹的悲劇接連上演,而妻子死后一直過得恍恍惚惚的顧明東,也在這十年中被消耗殆盡,最后成為一對知青男女回城的踏腳石。
顧明東分析著,隱約覺得有哪里不對勁,以原主對妻子的深厚感情,連弟弟妹妹的死活都顧不上了,為什么會對剛來生產隊的知青照顧有加。
就算原主見異思遷了也說不通。
顧二弟見他不回答,跟小尾巴似的跟在他后頭“哥,是不是真的,我今天上學的時候聽說的。”
顧明東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你是去上學還是去打聽八卦”
顧二弟摸了摸鼻子,有些灰溜溜“就是下課的時候聽大隊長家孫子說的。”
“哥,你快告訴我是不是真的。”
正好這時候顧三妹也到家了,聽見這話就說“知青跟你有什么關系”
顧二弟扯著嗓門喊“當然有關系,我可從沒見過城里人來鄉下支援,哥,你說他們來能干嘛,難道跟前幾年一樣田里頭放衛星”
顧三妹趕緊把門關上“你瘋了,還敢說前兩年的事情,現在都說要搞大批判呢,到時候讓人抓住把柄你。”
顧二弟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拍著嘴說“看我這嘴沒把門。”
“你們學校最近怎么樣”顧明東忽然問道。
顧三妹若有所思的回答“我覺得怪怪的,雖然老師還在上課,但其他課程越來越少,革命教學越來越多。”
聽見妹妹的話,顧明東有些意外,沒想到三妹對政治的敏感性居然不錯,這點可比老二老四強多了。
顧老二還在旁邊嘀咕“課程少還不好,我就喜歡這樣,越少越好。”
顧明東瞪了他一眼,暗罵烏鴉嘴。
算了算時間,頂多再兩年大串聯就要開始了,到時候全國學校都會直接停擺。
一直到大串聯進行一年之后,國家鐵路交通部門不堪重負,學生們才會重新回到學校。
可那時候學校的氛圍也全毀了。
顧明東催著弟弟妹妹去上學,就是想在大串聯開始之前,讓幾個孩子拿到畢業證,這樣荒廢的時間少,說不定還能趕上考大學那一波。
顧二弟見他眼神不對勁,下意識的反省自己“哥,我又說錯什么了嗎”
看了眼弟弟,顧明東站起身走進房間,將那本拿了出來,塞進弟弟手中“你拿著,每天背一段,到時候我要抽背。”
一聽要背書,顧二弟頓時苦了臉“哥,這是為什么啊”
“以后能用得上。”顧明東說道。
顧二弟頓時沉浸在要背書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顧明東還交代道“三妹四妹也多看看,以后都能用得上。”
顧三妹心頭一跳,看著那本紅色的書皺起了眉頭。
說完了這事兒,顧明東才跟弟弟妹妹說起知青“是有知青要來生產隊,聽說這次是五個,大隊長喊我明天去接人。”
“真要來啊,你說這城里頭的知青圖什么,在城里頭吃香喝辣不好,反倒是來咱鄉下吃苦。”顧二弟說道。
“不一定是他們自愿的。”顧明東說了孫淑梅面臨的事情,還道,“以后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說不定再過兩年就得強制下鄉。”
這時候就上趕著下鄉的,要么是真的有理想有抱負,要么是迫于無奈,下鄉避災。
顧三妹忙道“那怎么辦要不還是勸勸表姐趕緊嫁人吧,嫁人總比下鄉好。”
顧明東笑著安撫道“這不是你們該操心的事兒,你們就好好上學,如果學校里不對勁就趕緊回家,別跟著那些人瞎折騰。”
“尤其是你,聽見沒有。”顧明東瞪了一眼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