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國是個實干家,性格卻趨于保守,要不然的話也不至于在癟老劉手底下當了那么多年的記分員,任勞任怨一句話都沒有。
之前他寫的計劃書,雖說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但也逃不脫桎梏。
可是現在,擺在顧建國面前的這一份改良方案,卻帶著跨越時空的眼光和科學專業性。
前者來自于顧明東的經歷,后者來自于吳巍的留學經驗。
顧建國不知內里,還以為這都是顧明東寫的,以免沉吟道“阿東,你上頭寫的化肥、農機和良種,三叔能看明白,但其他的什么間作、套種和復種是什么意思,我看得云里霧里的。”
來之前,顧明東就自己先了解過一遍,這會兒用最簡單的話解釋起來。
一番細致的解釋下,顧三叔聽了個似懂非懂,擰著眉頭問“阿東,這靠譜嗎”
顧明東笑道“三叔,這些法子是我從國家農業期刊和報紙上找到的,你也知道小西在垃圾站干活,那邊常有別人扔掉不要的報紙。”
“這些法子您看著覺得新鮮,其實國家早就開始推廣了,只是推廣的力度不夠大,所以咱們這邊才不知道。”
顧三叔一聽是國家推廣的法子,頓時信心倍增“國家推廣的,那肯定不會有錯。”
臨了有細致的看了一遍,嘆了口氣“別的都好說,不管是開荒,還是你說的間作、套種和復種,我都可以動員社員們去干。”
“但咱們申請不到化肥的話,地里頭的肥力怕是吃不消這么頻繁的耕種。”
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上河村普遍使用的肥田辦法還是農家肥,這肥料的數量不夠多,使用的效率也不夠大,如果沒有化肥,不管是套種還是復種效果都不會好,甚至過幾年,這農田的肥力就會被吸干,是殺雞取卵的事情。
顧明東沒想到顧三叔一句話,直接說中了要害“所以咱們得在春耕之前,先把化肥申請下來。”
一提起化肥,顧三叔就打怵“怕是很難,我去打聽過,公社里的化肥是有限的,一般剛到就被附近的生產隊瓜分了,哪兒輪得到咱們。”
就算都是生產隊,但生產隊之間也大不一樣。
越是靠近鎮上,跟鎮上關系好的,越是有便利,有啥好東西都先緊著他們用,就像是拖拉機之類的好物件,上河村瞧都沒瞧見過,人家都已經用上一年多了。
說到底還是上河村太偏僻,身為大隊長的人也沒啥門路,不被鎮上看重。
顧明東卻說“三叔,咱不能妄自菲薄,我想鎮上的領導或許會有私心,但歸根究底還是樂意為人民服務的。”
尤其是幾年饑荒剛過,這時候正是農業大復興的時候,全國各地都缺少物資,他們黛山市一帶也算是產量大戶,鎮上的領導能沒點指標壓力
既然有指標壓力,為了完成這指標,鎮上的領導便會有自己的傾向性。
顧明東繼續說道“前兩年到處鬧饑荒,咱們生產隊卻勒緊褲腰帶往死里頭干活,連著兩年都是附近生產隊中交公糧最多的。”
“這證明什么,證明咱生產隊不但土地養得好,社員也都積極干活,去年還拿到了鎮上的榮譽獎勵,這一些王書記肯定都看在眼里。”
“三叔,如果你是王書記,手里頭有了化肥,你是給年年拖后腿,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低的生產隊用,還是給愿意干活的用”
顧建國聽著,心思也是一動,但皺眉道“萬一鎮上就覺得,咱們沒有化肥也餓不死,所以就把化肥給別的生產隊去提高產量了呢”
顧明東淡淡笑道“所以才需要三叔你去立下軍令狀,讓上頭知道咱們提高糧食產量的決心。”
顧建國驀的怔住,抬頭就瞧見大侄子極具煽動性的鼓舞眼神,頓時心動。
他又指了指筆記本“咱要是立下軍令狀要來了化肥,到時候糧食產量沒達到預期的話,可就得跟時一樣,就算社員們餓肚子也得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