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上河村第二輪晚稻搶種下去,變得郁郁蔥蔥的時候,隔壁下河村第一輪的稻子都還沒進入收割季。
早前上河村種植早稻,其他生產隊還在看笑話,說他們稻子種下去的時間太早,到時候收成肯定不好,再說一年種植兩季,這土地的肥力也吃不消。
以前光聽說再往那邊可以一年種兩輪,但那是因為那頭的溫度更高一些,一年之中適合水稻生長的時間也更長。
上河村的位置有點尷尬,屬于兩不沾,種植兩季便有些吃力不討好。
有這個時間,倒不如多種點紅薯土豆,畢竟這東西也能填肚子,而且產量更高。
誰知道顧建國居然真的把肥料申請下來了,而且早稻的生長趨勢十分不錯,壓根沒有被氣溫和光照影響,迎來了大豐收。
其中固然有顧明東優化糧種的功勞,更有吳巍的種植技術和顧建國嘔心瀝血的照顧,這才產生最后的好結果。
這可把周圍的生產隊羨慕的不行,自從上河村雙搶開始一個個都上門向顧建國打聽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
顧建國也不敝帚自珍,該怎么做一樣樣告訴他們,今年是不可能了,但明年還有機會。
這時候生產隊已經交完了公糧,留足了來年的種子之后,便把分口糧提上了行程。
顧建國現在是大隊長,以前也兼職著生產隊會計的工作,這會兒實在是忙不過來了,就把顧明東拉過來當會計和出納。
這年頭生產隊的干部都是沒有工資補貼的,平時也都是要下地干活賺工分,名頭帶來的更多是榮譽感。
顧明東沒推辭,拿過賬本啪啪啪打起算盤來,將原本亂糟糟的賬本整理了一遍,再次回到顧建國面前的時候,賬本變成一目了然的清晰。
交出去的公糧,留下的種子已經種到了地里頭,剩下的還得先留出來年的化肥、工具、養豬等可能需要的花費。
撇開了這些預算支持,剩下的才能作為社員們一年的口糧。
又因為上河村生產隊剛從一年一季水稻,換成一年兩季,其中計算越發的繁瑣。
但這一切在顧明東眼中不成問題,很快就梳理的清晰明了。
顧建國瞧了都覺得納罕“都是一樣做賬,你這賬本看了就清楚,三叔前幾年都白做了。”
顧明東笑道“之前去鎮上遇到馬秘書,向他學習了一下。”
顧建國忍不住感慨“馬秘書是個實在人,那次王書記不信,他在路上還說要幫忙周旋,你跟他打好關系是對的。”
這話顧明東只信一半,馬秘書為人油滑,是個八面玲瓏的。
他們倆能保持時不時的聯系,主要還是上河村生產隊越來越好,馬秘書覺得將來可能用得上,所以這關系才能維持下來。
“這次遇上馬秘書,他還提過王書記把咱們生產隊大豐收的事情往上報了,希望能得到上頭的獎勵,不過暫時沒消息。”
“咱干生產是為了黨和人民,也是為了自己能吃飽,沒消息就沒消息。”
叔侄倆一塊兒核對了賬本,確認無誤,分糧的事情就放在了十月份第一天。
“同志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們生產隊迎來了大豐收,按照規矩,生產隊的這些糧食是不能夠提前分的,得等到第二季水稻收割,到時候年底再統一分。”
“但是我作為大隊長,知道同志們這大半年來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為了有力氣干活,這段時間家里頭的糧食也消耗不少。”
“所以我向上打了報告,申請今年提前分糧食,分了糧食,同志們都能填飽肚子,這樣下地干活兒才更有勁兒,爭取晚稻一樣做到大豐收。”
顧建國在員大會上一番鼓勵,在社員們的歡呼聲中才宣布分糧正式開始。
他也是多般考慮之下,才同意提前分糧,畢竟不能糧倉里頭塞得滿滿當當,卻讓社員們吃雜糧和野菜填肚子,這樣人哪里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