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還擔心一直下雨,到時候秧田不好弄,沒想到暴雨很快就停了。
兩人在田間轉了一圈,偶爾還能看見社員一邊干活兒,順便把被堵在稻田里的魚撈起來。
一瞧見顧建國過來,社員們紛紛將手背到身后,憨笑著看著他。
顧建國揮了揮手,只當沒看見。
雖說稻田里的魚也該是公家的,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天上山挖野菜采蘑菇,夏天下河捉魚,只要不過分,或者拿出去買賣,這種給家里頭添個菜的行為,顧建國才不會管。
私底下,顧建國還對大侄兒說“你說上頭也是奇怪,自古以來就沒見過不讓農民上山打獵,下河撈魚的。”
反正這事兒他看不明白。
顧明東笑著說道“如果人人都覺得有問題,那這樣的政策遲早都會調整。”
算算時間,再過幾年也該松動了,到時候這個小山村就會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希望吧。”顧建國嘆了口氣,心底不是很看好。
“咱們這兒還好,每次去鎮上總覺得心里頭慌。”
其實這兩年比已經比一開始好多了,那時候才叫人心底害怕,三天兩頭的鬧騰,就連鄉下地方也不能幸免,王麻子和吳老三可沒少吃苦頭。
后頭下放的四個人也是,剛開始三天一,連生產都差點耽誤了。
顧建國也只提了一嘴,很快就回到了種地的事兒上,去年他們生產隊大豐收,得到了公社的獎勵,顧明東還作為代表,去周圍生產隊宣傳經驗。
這可是上河村生產隊從未有過的榮光。
一直到現在,顧建國出門遇見別的生產隊的人,他們都要提一嘴去年的事情,順便夸他家大侄子能干,讓顧建國心底很是驕傲。
再有今年還沒開始,王書記就把顧建國叫去,專門囑咐過讓他們專心搞生產,絕對不能驕傲自滿。
顧建國琢磨著,就算不能比去年更好,也得保持那個水準,不然上河村的臉可丟大發了。
兩人正商量著呢,三個男知青哭喪著臉找過來了。
“大隊長,男知青的房子塌了,被埋了的家什挖出來倒是能用,可沒房子,我們住哪兒啊”杜明愁眉苦臉的問。
顧建國這才想起來,男知青所已經塌了,看那慘樣肯定不是修一修的問題,錢知一沒回來,可知青所還有三個男知青沒地兒安頓。
他一時也有些頭疼“要不這樣,你們先在社員的家里頭住一段時間,等忙過了春種,大家伙兒能騰出手來,再幫你們重建知青所。”
耽誤春種是不可能的,春種期間,誰有那閑工夫幫人收拾屋子。
杜明無奈的嘆了口氣“能有社員愿意嗎”
男知青其實心底也不樂意去住社員家里,當地人家里頭人口多,住進去難免有磕磕碰碰的。
當初剛來上河村的時候,知青們還嫌棄知青所居住條件太過于簡陋。
等后來跟其他生產隊的知青們聯系上,他們才知道對比起來,有單獨的知青所那是碰上了大運。
隔壁下河村就沒單獨建知青所,知青到了地方,都是直接安插到當地社員的家里頭居住。
城里來的知青跟鄉下的社員從小的生長環境不同,日子能過到一起才怪,遇上好說話的一些還好,遇上糟心的家庭,那叫一個生不如死。
男知青還好,如果是女知青,那遇到的事兒就更多更麻煩了。
聽完了其他下鄉知青說的奇葩事兒,上河村的知青很是知足。
他們也知道,當地的社員打心底嫌棄他們,瞧不上他們,認為他們干啥啥不行,顧建國為了避免沖突,肯定還是希望他們單獨住,免得產生糾紛。
可惜現在正遇上農忙,杜明幾個心底也明白,生產隊是不可能單獨抽出人手先幫他們修房子的,只能先忍忍再說。
杜明兄弟對視一眼,開口道“大隊長,那麻煩你了,幫我們找個好說話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