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東驚訝的看著眼前的人,臉色有些古怪“你說什么”
顧叔滿面紅光,精神抖擻“阿東,你要去北京了”
“洪教授回去就打了報告,說咱們上河村水土好,養出來的水稻也好,水稻種子很適合作為優選良種的種子。”
“現在農科院批復下來了,允許洪教授的申請,要求上河村將今年秋收最新的一批良種送往北京,用以研究。”
顧叔越說越興奮“阿東,洪教授指名要你跟著一道兒去,說你最熟悉當地生產,能寶貴的意見。”
說著話,顧叔用力的拍著大侄子的背“你這可算是給老顧家長臉了,你爸要是知道,還不知道多高興呢。”
顧明東倒是真沒想到,洪教授回去之后還能打這個申請。
明明在離開前,洪教授已經把上河村豐收的功勞,都推到了鄭通的身上,玄學掩蓋住了科學的效果。
難不成這位教授回去之后發現了什么
顧明東搖了搖頭,又覺得不可能。
無論如何,能去北京,對于顧明東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他忍不住露出幾分笑意“沒想到洪教授還能記得我,叔,什么時候出發”
“王書記說了,鎮上都已經準備好了,宜早不宜遲,最好能年前就回來。”
勞動成果被北京的教授看重,這不只是上河村生產隊的榮譽,也是整個溪源鎮的榮譽。
王書記接到上頭通知的時候,臉上差點沒樂出花兒來,誰想到一個小小的溪源鎮,能在上頭露臉呢
顧叔第一次知道,一貫嚴肅板正的王書記,能這么和藹可親。
顧叔打量著大侄子,恍然發現不知不覺中,顧明東只要往那兒一站,就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感覺。
在顧叔的記憶中,這個大侄子雖然長得好,但從小身體弱,吃不得苦,他家大哥大嫂沒了之后,原指望著當大哥的能立起來,誰知道
那時候顧叔想著,為了大哥大嫂能在地底下安心,自己也得拉扯幾個侄子侄女長大成人。
誰知道時過境遷,這孩子忽然就長大了。
帶著滿心欣慰,看著比自己還高的大侄子,顧叔笑著說道“阿東,雖然你不是干部,但出去見見世面總有好處的。”
“王書記說了,原本是想直接派貨車運過去,但貨車太累,而且一路上也不穩當,還不如直接坐火車。”
“這來回的車票和路費都能報銷,到時候馬秘書會跟著你一塊去。”
事兒就這么定了,顧明東也沒拒絕的余地,他要不肯,王書記就能把人叫去談政治理想。
“那你好好準備準備,后天早上六點鐘在公社門口集合,其他票什么的不用擔心,馬秘書那邊都訂好了。”
顧叔還拿出早就開好的介紹信和全國糧票來“王書記雖然說路費伙食都由他負責,但以防萬一這些你拿著。”
顧明東一看,這些糧票夠他吃一個月了。
當地的糧票好找,全國糧票難尋,平時兌換價格都高一些,也不知道顧叔是怎么在短短時間內收集到的。
這份情誼,顧明東也領了。
見他沒客氣的收下,顧叔露出幾分笑容來,他就喜歡大侄子跟自己不生分,在他心底,大侄子跟半個兒子也差不離了。
又交代了一會兒,確定沒有遺漏的地方,顧叔才起身離開了。
顧叔一走,其他人就圍了上來。
顧二弟滿臉羨慕“大哥,你要去北京了嗎,太棒了吧,我還沒去過北京呢。”
顧妹也很羨慕,她連溪源鎮都沒出過,最遠的地方是隔壁長河縣,還是老二受傷她跟過去照顧。
“北京啊,那是不是很遠”顧四妹問道。
“那肯定啊,咱們生產隊有幾個知青不就是北京來的,聽說得坐好幾天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