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會為任何快樂或者煩惱憂愁所停留,坐落在群山之下的上河村,宛若一顆明珠,散發著淡淡的光芒。
有了洪教授作為背書,顧明東改造糧種的時候更為便利,為上河村生產隊帶來一年又一年的豐收。
即使在這個年代物資依舊緊缺,但十里八鄉都知道上河村風水好,同樣的種子到了他們生產隊,產量總能比隔壁的下河村高處一截來。
這些改變潛移默化,許多年積攢下來,便給小山村帶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一年年的豐收,就算是生產隊勞力最少的人家,精打細算也能積攢下不少糧食來。
吃得飽了,睡得好了,上河村生產隊的社員一出門,精神氣就比別人好不少,連帶著干活更是肯下力氣。
隨后的幾年,顧三叔勤勤懇懇的當著大隊長,總算也沒有劉大柱錢知一之類的事情出現,上河村生產隊順順利利拿下了連續幾年的先進集體榮譽。
大紅獎狀高高掛,一舉洗刷了上河村曾經的“污名”。
與上河村一樣,老顧家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家里頭添丁進口,顧明南跟錢曉茹小夫妻倆感情好,年前結婚,年后就有了好消息。
這可把顧明南樂壞了,那陣子見著人就要說一說自己即將當爸的事情,把顧明西煩的不行。
如今一眨眼的功夫,當年愣頭青的顧明南已經成了兩個孩子的爸,一兒一女,剛好湊成了一對好字。
老大是兒子,今年已經四歲,老二是女兒,今年剛滿周歲。
顧明南結婚后沒多久,孫淑梅也終于嫁給了謝南山,婚后夫妻倆感情也好,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顧秀秀雖然還是不滿意謝南山一個大男人,總是游手好閑,但時間久了,對這個女婿也滿意起來。
等孫淑梅生下了一個足足八斤的女兒,顧明東去送禮的時候,顧秀秀還拉住他的手說“你表妹沒看錯人,南山雖然沒個正經工作,但對她是真真好。”
“你表妹生了個女兒,他也歡喜的很,我不在的時候都是他忙里忙外的,月子里都沒讓你表妹站過水。”
顧明東笑而不語,他心底只覺得一眨眼的功夫,家里頭就多了好多個小蘿卜頭。
尤其是放暑假的時候,不管是孫強家的兩個兒子,還是謝南山家的大胖女兒,全喜歡往鄉下跑,賴在老顧家就不走了。
偏偏這些孩子還都喜歡圍繞著顧明東玩,讓他十分頭疼,暗道自己的冷臉難道失效了
顧明東照了照鏡子,總覺得自己的模樣似乎真的有些變了,變得柔和起來,沒以前那么銳利。
果然是太平日子過久了。
沒等他松一口氣,外頭又傳來一群孩子嘰嘰喳喳的聲音,為首的正是剛參加完中考,已經要開始上高中的顧亮星。
年紀漲了,顧亮星還是愛玩愛鬧,如今成了孩子王。
顧明東一看,從小到大都是滿頭大汗“這么熱的天,去哪兒玩了”
顧亮星咧開嘴笑起來,他整天喜歡往外跑,曬得皮膚發黑,笑起來露出一口大白牙。
“爸,我們去看他們捉魚了,不過我們絕對沒下水。”顧亮星解釋道,“我看著這幾個小的呢,只在岸上看著。”
顧明東再一看,得,不只是自家的孩子在,謝家的,孫家的,連帶著顧三叔家幾個孫子孫女都在呢,還有幾個看著面生,大概是生產隊社員的孩子,只是不常來,這烏壓壓堂屋都要站不下了。
“阿東叔。”
“大伯。”
“阿東舅舅。”
聽著孩子們的喊聲,顧明東喊了聲等等,走進廚房拿了兩個大西瓜出來,每個西瓜都能有十幾斤重,抱在懷里頭能頂一個小孩兒。
“吃西瓜不”
這還用說,一群孩子連忙點頭,里頭年紀最小的是謝南山家的女兒,才三歲,但不知道是不是親爹北方人的基因占優勢,她個兒比表哥還要高。
謝南山跟孫淑梅原本想給孩子起了個名字叫謝謝,就為這名字,顧秀秀差點沒把他們倆給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