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梅笑著打了他一下“嘚瑟。”
“哎,要不是個體戶要求太嚴格,我都想自己辦廠子了。”
孫淑梅安慰道“現在不行,以后總是可以的。”
“你說的也對,咱們現在也不錯,正好趁著這會兒大家沒反應過來,摸索摸索還有什么好生意,等將來政策一放開,咱們就趕緊上。”
謝南山帶回去的鏡子很快就賣完了,第二天他就又拉著鏡面來了一趟。
眼看著生意果然能做,一時間上門找顧建國的人多了起來,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顧建國果然又招納了一批手藝好的,嘗試著將顧明東說的那些,熱水瓶保護套、竹箱子、竹梳妝臺什么的打出來。
做出來容易賣出去難,上河村果然遇到了銷路難題。
謝南山自然是樂意幫忙跑銷路的,卻被顧明東攔住。
隔了一陣子,顧建國帶上了生產隊做工最精湛的竹制品,身后跟著顧明東,一塊兒走進了王書記的辦公室。
王書記沉著臉,擺弄著竹制品,聽著叔侄倆的話臉色不定。
“這是以前沒有的事情啊”等他們說完,王書記皺眉道。
顧明東笑著說道“王書記,不管是承包到戶,還是山林承包,這都是以前沒有的事情,我們現在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以前沒走過的路。”
“既然都走出去第一步了,為什么不嘗試著走出去第二步,第三步”
“這個世界需要有第一個嘗試吃螃蟹的人,要不然的話,人們至今都無法享受螃蟹的美味。”
王書記放下東西,沒好氣的罵了句“你就不怕死在沙灘上”
顧明東笑起來“這不是有您在前頭指引方向。”
王書記沉吟下來,其實自從風向變了,上頭將經濟建設擺在了臺面上,王書記就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臨。
這幾年下來,各地的經濟建設壓力明顯增大,王書記身上也是有擔子的。
他的目光落到顧家叔侄身上,也許他真的可以試一試。
“好,我會出面跟供銷社溝通,看看能不能給上河村竹制品加一個攤位。”
有了這句話,顧明東與顧建國的心都落了地。
回家的路上,顧建國忍不住一次次拍著大侄子的后背,笑著夸道“阿東,還是你有辦法,只要上頭支持,咱們生產隊的東西還愁賣不出去”
顧明東笑道“三叔,這才是第一步。”
“王書記的支持很難得,咱們更加得把質量把控好,只有東西真的好才會不愁賣,要不然靠著王書記的面子擺上幾個月,到時候賣不出去也是丟人。”
顧建國立刻拍著胸脯保證“放心,這關乎到咱們生產隊的集體榮譽,我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人破壞。”
顧明東又提醒道“在發展副業的同時,也得將糧食生產抓好,要不然本末倒置,肯定會挨批評。”
畢竟現在還沒到徹底開放的時候。
顧建國一一答應了。
王書記辦事雷厲風行,很快就把上河村竹制品的專柜給落實了。
精心挑選的竹制品擺在了柜臺里,隔著玻璃,似乎檔次也一下子上去了。
上河村的社員們一個個都坐不住了,恨不得就守在柜臺蹲著看有沒有人買,就連顧三叔都連著幾天往鎮上跑。
與其他人不同,將上河村領進門之后,顧明東這位老師傅卻撒手不管了。
他的注意力都在后山上,因為承包山林的第一年,第一輪的果子要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