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是由陳宮這個大佬當尚書,諸葛亮和周瑜給他打下手。田豐素來鐵面無私,加上有青天之稱的禰衡,和一直兢兢業業的辛評,刑部也沒有什么大問題。硬要說有,就是禰衡主要是兼職,他的本職工作還是洛陽令。有了刑部侍郎的加強,更加讓禰衡的威懾力增加了不少。使得洛陽城的紈绔子弟苦不堪言。辛評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這次算是熬到頭了。可以預見,日后刑部尚書的位置,恐怕還是要落在辛評的身上。
兵部和工部,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劉玉安插絕對心腹的地方,不允許別人染指。太尉趙云改任兵部尚書,十分順利。郭嘉是天才,他的計謀百出,兵部很適合他。李貴就是劉玉的絕對心腹,有他在,兵部更容易在劉玉的掌握之中。兵者兇器,劉玉不得不謹慎。特別是工部,馬鈞這人在之前一直都是名聲不顯,倒是做出了很多農具和物件的改善,屬于動手能力極強的臣子。朝臣們聽說是劉玉強制拍板的。而曹昂和諸葛均,兩人都是后起之秀。朝臣們可以認為這是在給太子培養人才。
唯獨就是戶部這邊的爭論很大。原本比龐統要高級別的諸葛亮變成了吏部侍郎,可龐統卻是當了戶部尚書。戶部掌管天下財政,屬于最大的油水部門。朝中大佬都有自己的人選。光是討論戶部的人選,花費的時間都好幾天。最終還是劉玉居中調和,將荊州的龐統、益州的張松、潁川的荀攸,分別加入進去。這才使得各方勢力同意。
有趣的是,由于戶部尚書龐統和侍郎張松的個人審美問題,導致戶部在選擇官吏的時候,對于顏值方面不是很要求。也導致了戶部成為了整個朝廷在顏值方面拖后腿的角色。而荀攸成為了整個戶部的顏值擔當。
六部的改革,多方勢力均有得利。但得利最大的當屬曹操和諸葛亮。
曹操的屬下和兒子都在其中,而諸葛亮的弟弟和好友也在其中。
朝臣們隱隱看到一點風向,曹家的風光依舊,而諸葛亮日后可能繼承曹操的班。
有提升,就有罷免。六部的成立,使得人手變得充足了起來。劉玉可不養那么多閑人,將多余的官員給裁掉了,給了一筆重金,讓他們回家鄉去了。被裁掉的官員即便是心有不甘,可也不敢違抗劉玉的圣旨,只能乖乖地回到家鄉。
不過他們回到了家鄉也沒有閑著。當地的地方官員早早就等候著呢。你想想看,在中樞回來的官員,肯定是官場行政經驗豐富的,地方官員早就想巴結一下了。
于此同時,劉玉也隨即下旨,讓返鄉的官員,盡力協助地方官員,提高地方官員的行政能力,朝廷方面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當然了,若是結黨營私、違法亂紀,那錦衣衛就會請他們到監牢里面走一遭。
本以為人生就此低調,沒有想到還要為朝廷發揮余熱。被裁掉的官員自然是倍有激情。他們甚至琢磨著自己要是做出了成績,或許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洛陽。
這情況不是沒有。但機會非常渺茫。
六部開始運作起來,朝廷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現在的六部是平等的,溝通起來十分的順暢。
劉玉也算是閑了下來。有丞相曹操、大將軍黃忠兩人坐鎮文武,軍機處統籌全局,六部各司其職,天下一片安定繁榮,劉玉這個皇帝也難得放松了起來。多出來的時間,劉玉就可以多陪陪自己的老婆,順便帶著自己的孫子在皇宮里面四處亂竄。偶爾來了興致,劉玉甚至會微服私訪,到民間走動。
朝廷官員對于劉玉的微服私訪,是有意見的。眾多大佬都被劉玉以前的習慣給嚇到了,和劉玉達成共識,微服私訪只限于司隸地區,最好就是在洛陽城。
能夠約束劉玉的,只有劉玉自己。好在他也不會閑著沒事就跑遠。像螨清的錢隆,吹噓自己多牛逼,動不動就下江南體驗生活,那不是體察民情,那是用國家的錢享自己的樂。劉玉的微服私訪就是自己從內庫出錢,每次帶的錢不多,花完了就直接回來,沒有給國庫增加壓力。
這也是朝堂上為何默認劉玉微服私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