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劉琦和劉琮都不做回應,劉玉就當他們默認了。
嗯,默認不服從劉玉的命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于不聽話的臣子,劉玉只能用拳頭打了。
劉玉為此又開了一次大朝會,專門為劉琦和劉琮的不聽話開的。
大臣們都郁悶了,陛下您要打,直接下旨意就可以了,用不著開大朝會啊。而且您每次都是開會都要破口大罵一回,臣下們的年紀有點大了,這心臟有點受不了啊。
從靈帝那會遺留下來的大臣們現在都懷念起靈帝那時候的朝政了。靈帝是昏庸了一點,可是人家有個優點,從來不會動不動就開大朝會,大臣們不上朝他也不關,因為靈帝本身自己也不上朝。同時這俸祿,靈帝是一分不少的給。
到了神武朝廷就不一樣了,陛下動不動就開大朝會,每天都會早朝,起得比別人都早,每次都會問一大堆事情,要是答不上,就會被罰俸祿。雖說大家伙都是家大業大的存在,可是千里為官只為財,這俸祿總是被罰,罰多了也會心疼的。
最重要的是每天起得那么早,有些年紀大的大臣都快撐不住了。可是他們卻一直在堅持著,畢竟能夠上朝的官員可是十分稀少了。就算不為自己,也為自己的子孫著想一下,多一日在朝,就多一份人脈與希望,后世子孫可以借著這個關系榮華富貴也說不定。
大臣們心里的怨言就不多提了,反正是好是壞,都是他們自愿的。劉玉又沒有逼他們,他還巴不得這些人快點滾蛋,免得浪費俸祿。
坐在御座上的劉玉再一次憤怒起來,喝道“好啊,劉琦和劉琮長本事了居然對朕的旨意不理不會”
陳宮立刻出來說道“陛下,劉琦劉琮身為漢室宗親,卻不顧陛下旨意,違抗圣旨,臣懇請陛下廢除劉琦、劉琮漢室宗親的身份”
“準奏”劉玉當下就同意了。漢室宗親在劉玉面前就是屁,有用的漢室宗親是劉玉手中的寶,沒有用處的漢室宗親,劉玉留著沒有什么用。
“陛下,劉琦、劉琮罔顧陛下旨意,是為不忠;在其父尸骨未寒就大動干戈,是為不孝;兵戈一起,百姓生靈涂炭,是為不仁;以私自決定朝廷官職歸屬,是為不義”沮授痛心疾首地說道。
大將軍黃忠出來說道“陛下,劉琦、劉琦以一人之私致使荊州百姓生死存亡于不顧,如此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徒務必用之極刑臣肯定陛下下旨,王師南下,擒拿劉琦、劉琮,還荊州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好吧。軍機大臣三人都出來說這話了。劉琦和劉琮已經沒救了。
同時所有的大臣現在內心都清楚了,他們之前認為的劉玉對荊州動手的預計是正確的。大臣們有點自豪了,多少年了,終于可以揣摩到陛下的想法了,不容易啊。
劉玉做事不講常規,讓敵人無法預計的同時也讓朝中那些想要拍馬屁的大臣們十分為難。有著大臣就是為了拍馬屁而生的,揣摩不到劉玉的心思,就意味著沒有馬屁可以拍。沒有馬屁拍,那么他們怎么可以上位呢
其實大臣們真的想多了,劉玉至始至終都是把他們當成閑人來養著的。現在這個社會,讀書人十分稀少,知識幾乎被世家給壟斷,一個朝廷沒有幾個知識分子裝點門店是不行。劉玉才會一直留著這些人,雖然看著討厭,但是卻一定要用他們。
劉玉想著造紙術改良成功后,就把這些大臣一個個找個借口給貶出去。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劉玉還是要裝作詢問滿朝文武的樣子。
“臣等懇請陛下發兵,解救荊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這還用得著劉玉問,大臣們當然支持了。
“真的要如此么”劉玉故作為難地裝了一會逼。
“陛下,劉琦、劉琮之罪已經難以用言語表達。臣一想到每日都會有無辜百姓死于兵亂之中就心如刀絞臣再次懇請陛下發兵”田豐這個剛烈的人跳了出來,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在猶豫不決,荊州現在有多少百姓慘死在兵亂之下啊。
“臣等再次懇請陛下發兵”大臣們果斷地跪倒了。
“嗨,兵者兇器也朕也不是好殺之人,可是眼見荊州百姓慘遭屠戮,朕心難安啊”劉玉悲天憫人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