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何事啟奏無事的話,就退朝吧”劉玉淡淡地說道。
滿堂文武沒有一個多說的了。
既然沒有多說的,那劉玉就宣布退朝了。
這一次的散朝,臣子們的內心是想法頗多。出身貧寒的大臣們對于那種雪白如玉的書籍很是期待,他們以前可是吃了沒有書讀的大虧。世家出身的官員們就心事重重,天知道這種書籍要是廣為流傳,天下人人都有書讀,他們的優勢又如何能夠保證。
眼下劉玉強勢,世家們即便想要阻止都不行,他們唯有回去督促自己的子弟好好努力,免得日后被一些平凡出身的人給趕上了。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得天獨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他們一出生就享受著最好的資源,不必為生計而發愁,更加容易陷入享受人生的困局。唯有少數家教嚴格或者聰明之人才會努力奮發,繼續保持人上人的優勢。而平凡出身的人,就會格外珍惜每一個機會,他們沒有多少時間享受人生,因為他們負擔的東西非常得多,一旦有機會,他們會牢牢去抓住。
劉玉現在就想要給這些平凡之人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以預見到,在十分廉價的書籍出現后,天下士子讀書人會對劉玉是多么的感恩戴德,日后劉玉在時機成熟之后,來搞一個科舉制,那么整個天下所有的人才都會向劉玉這邊集中。
而這一切都是劉玉計劃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李貴得到劉玉新的指示,開始和黃崇一起擴大規模了。
物以稀為貴,這種書籍一旦多得不得了,那么就會變得廉價,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讀書認字。
選址、選人、購買材料等等一大堆事務,幾乎把李貴和黃崇給忙壞了。
黃崇連自己的生意都不顧了,全心全意撲在了這項事業上。黃崇明白,自己雖然是天下第一富商,可百年之后能夠名留青史的或許就是這件事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在享受了極高的物質生活之后,黃崇想讓自己的名字永遠被世人所銘記。
李貴就直接得多,他的一切都是劉玉給的,劉玉吩咐的事情,他會拼盡全力去干。當然了,李貴一心撲在工作上,連家都沒有回,也引起了家中河東獅的不滿。但念及李貴是為了國事,才沒有發飆。
選址和購買材料的事情就由黃崇負責了,他做些事情是最適合的,在神武朝廷治下,還沒有誰不敢給黃崇半分面子。同時這事情是劉玉頒下了圣旨要做的,誰也不敢阻攔的。
最關鍵的一項就是選人了。工坊的要擴大規模,就要多招募一些工匠。那么這些人可不可靠就非常的重要。
而“暗部”首領李貴李仲允在這方面敢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的。
在招募工匠的時候,李貴命令“暗部”探子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都給盤查了遍。稍有不對勁的,李貴就直接忽略掉。
招募新的工匠之外,李貴也沒有忘記加強對原有工匠的監視。事情現在已經擺在明面上了,誰知道一些有心之人會不會動歪心思,對工匠這邊下手。
期間產生的所有支出費用,都有國庫支出。黃崇本來想著自己拿出家產來做的。可劉玉好歹是一個皇帝,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大舅子出錢。
黃崇唯有在購買原材料的時候,自己多花一些錢,少報銷一些錢了。
李貴和黃崇的效率很高,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把工坊基地、工匠人數、材料準備都給完成了。
前提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工坊就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態。
一本又一本的書籍被印刷出來,送到了倉庫之中。
而他們的原始模板,就是劉玉御書房中的藏書。
可見當年劉玉珍藏的書籍是多么的有用啊。
當然了,一些利害關系很大的書籍,劉玉就沒有拿出來。有些東西可以拿出來,重要的東西,還是要留著的。
劉玉歸根到底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一切都如同劉玉計劃中的一樣,快速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