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玄這個家伙,心機真是深沉啊”曹操給了劉玉這樣的一個評價。
而讓曹操震驚的還在后頭呢
朝廷把售賣書籍和紙張的生意交給了各州的商人,那么黃崇這個天下第一富商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就被劉玉給拋棄了呢
恰恰是相反的。
劉玉把其中最賺錢的交給了黃崇和李貴,讓他們自由發揮。
李貴吩咐手下將書籍紙張等物悄悄運到了和江東交界的廬江,準備走私到江東。而黃崇更是親自帶著人馬前往漢中。
江東的情況比較特殊,長江商路被隔斷之后,大批的貨物想要進入江東就十分的困難。
然而在廬江,有很多商人想要把貨物運送到江東那邊過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趁著半夜的時候偷渡過去。這種風險很大,每一次都會遇到江東的巡邏船隊。一個不好,小命就完蛋了。
然而江東內部并不是個個都盡忠職守,負責巡邏的一個武將許從就被廬江的商人們給收買了。只要他負責巡邏,那么商人就會在半夜開始行動。
這許從出身卑賤,小時候受了不少的苦。從軍之后,許從才吃飽了肚子。可能是餓怕了,窮怕了,許從不想自己再過上以前的那種生活,更加向往富足的生活。要想過上心中的美好生活,單靠孫策給的那點俸祿是不行的。于是許從就開始了多方面的思索。
因緣機巧之下,許從發現了商賈們經常走私貨物到江東,江東的商賈也會走私貨物到荊州和豫州。
這里面可是有著大大的油水啊。
許從果斷地試探了幾回。走私是拿著腦袋別在腰間混飯吃,被官兵給攔住了,就只有死路一條。許從就是抓住了幾個走私的商人,說了幾句冠冕堂皇的話之后就表示自己愿意放過他們,而這些走私商人需要付出一些錢財。
商人們怎么可能不愿意啊,能夠保住性命,錢財什么的都好說。
這一來二去,商人們都知道了在江東軍的武將之中有一個比較好說話的人。最后,許從更是和商人們達成了一致。
巡邏的船隊都是差不多的,為何商人們就可以認出來呢
江東巡邏的船隊,船上都會有燈籠的。一般的巡邏船隊都是四個燈籠,而許從的巡邏船隊,是打著六個燈籠。只要看到六個燈籠的江東巡邏船隊,商人們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收買歸收買,但是許從對于到達江東的商人都要盤查一下的,免得出現什么意外,他的腦袋不保。
好在一直以來都是走私貨物,沒有多大的隱患。
李貴一下子就發現了這個巨大的機會。要是利用得好,日后或許可以以此作為進攻江東的突破點。
于是乎,“暗部”探子們開始下了巨大的金錢來收買。
在金錢的攻勢下,許從還是果斷地服從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李貴的指示下,“暗部”探子假借商人的名義,開始不斷地把書籍和紙張走私到了江東。
而許從是一個只認錢的人,他壓根就不知道這書籍和紙張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沒過問了。
廉價且使用的書籍和紙張在悄悄地流行著。“暗部”探子們沒有擺在明面上售賣,而是找到了江東的世家,把貨物給他們去售賣。至于江東的世家賣多少錢或者如何處理,他們都不管。
簡直就是殺人誅心啊。
江東世家一看到這么好的東西,當然是興奮不已。江東的世家根深蒂固,他們比起中原大地的世家,在這些年的待遇要好得多,孫策即便是制衡他們,也不敢像劉玉那樣無情。江東的世家開始悄悄地賣著書籍和紙張。他們十分的低調,很擔心被孫策給發現了。
而其中獲利最大的就是“暗部”的探子們,他們直接拿了錢財就走,還不保證售后的問題,這種生意實在是太好做了。
江東的世家以為他們賺大了,殊不知,江東的錢財不斷地通過這條走私渠道慢慢地向中原大地而去。
漢中城,漢中太守黃敘接見了黃崇。
“兄長,多年不見,什么風把你吹過來了。”黃敘和黃崇是同族兄弟,而黃崇相對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