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琬是荊州零陵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在原來的歷史上,蔣琬是跟隨劉備到了益州,在諸葛亮病逝之后,一度成為蜀漢的文官之首。能力絕對是高的,被后人稱之為蜀漢四相之一,與諸葛亮并列。
本來蔣琬是按照歷史的軌跡,在荊州發展,劉備和蔡瑁抗衡的時候,蔣琬還機緣巧合地在劉備麾下任職一段時間。只是劉備沒有注意自己麾下有這么一個大才。
蔣琬在荊州并不是受到多少的重用,名聲不顯。劉備這人呢,收人才首先先看別人的名聲。畢竟這也是這個時代人的通病。雖說劉備比較看重實力,但有大名聲,劉備會重視一些。像蔣琬這種名聲不顯的,劉備就是忽略了。再說了,當時劉備的重心也不在挖掘麾下人才上。鞏固在荊州的權勢才是劉備的重點工作。
要是劉備可以在荊州扎下根來,或許蔣琬就會跟隨劉備劉備。可惜啊,劉玉的大軍南下,一股腦將劉備趕出了荊州。蔣琬一開始還是愿意跟隨劉備。慢慢的,蔣琬發現跟著劉備可能朝不保夕,甚至連保住自己小命都難。
大丈夫生于亂世,為了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蔣琬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不想跟著劉備那樣默默無聞下去。而蔣琬決定脫離劉備的主要誘因就是劉備給張飛下毒。連自己的結拜生死兄弟都能夠想殺就殺,蔣琬不由得想到自己和劉備沒啥關系的屬下,劉備要想殺的話,是一點理由都不用多說的。
還有就是,荊州回歸到了神武朝廷的統治之下,當今陛下對人才的重視遠遠大于世家其他的諸侯。
蔣琬就決定回到江陵,重新從基層做起。
果真如同蔣琬料想的一樣,荊州回過朝廷治下之后,荊州世家出身的官僚受到了嚴重的打壓,連蔡瑁和蒯越兄弟都不得不去洛陽安享晚年。而蔣琬在荊州即便是從頭開始,但卻屢屢得到認可與重用。蔣琬深知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就這樣,蔣琬靠著自己的實力一步步做到了荊州的核心圈,在龐德面前可以說得上話。
現在蔣琬更是被龐德升為主薄,更加堅定了自己繼續在朝廷干下去的決心。
劉備要是知道他錯過了一個可以讓子孫后代都可以受用無窮的大才,會不會拿塊豆腐給撞死。
荊州更換了主將,這個消息瞬間就讓整個荊州震動。但也只是震動而已。龐德在荊州坐鎮甚久,威望自然不用多說。如今換了一個默默無聞的高順,荊州上下官員都有點擔心,不知道高順能不能坐穩荊州。
荊州官員有這樣的擔憂也是正常的。因為高順實在是太低調了,平時就是帶著陷陣營,多余的事情他不管。哪怕是有什么官職升遷,高順都不與其他人爭。因為他放不下自己苦心營造的陷陣營。在高順的心中,一旦他的官職上去了,那么陷陣營就不能夠讓他繼續統領。就算讓他放手,高順也希望會有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來統領才行。可惜這么多年過去了,高順愣是沒有發現這么一個人。
天下間有誰想高順一樣啊,不近女色、滴酒不沾、嚴肅威嚴,幾乎跟一個苦行僧差不多了。
劉玉都不止一次說過高順,高順也聽不進去。但好歹高順還是結婚生子的,否則劉玉都懷疑高順上輩子是和尚轉世了。
劉玉力排眾議將高順安排到荊州自然是有著他的用意,而且高順這么多年來對劉玉忠心耿耿,劉玉也希望高順可以立下戰功,日后也有功勞封一個大的爵位。
高順收到圣旨之后,不是第一時間收拾行李趕路,而是來到皇宮拜見劉玉,請求劉玉免了他的任命。
劉玉差點沒被高順給氣死。別人從軍做官,都是為了官職名利權力,恨不得自己每天都升上一個級別。高順倒好,劉玉有心栽培他,居然進宮請求免職這簡直讓劉玉大跌眼鏡。
高順沒有多少彎彎腸子,他直接把自己不愿意離開陷陣營的事情說給了劉玉聽。
劉玉還以為高順有什么苦衷呢,原來是因為這個。陷陣營從一開始就是由高順組建的,如同高順的孩子一般,換做是劉玉,他也不會輕易放手的。
只是因為這個原因的話,那就好辦了。劉玉直接給了高順特權,讓他帶領陷陣營前往荊州。有了陷陣營這樣的王牌在,劉玉相信高順無論是防御荊州或者益州都是沒有問題的。
劉玉解決了高順心中的顧慮,高順也就沒有什么話說了,很是干脆的叩頭謝恩了。
往嚴重了說,高順如此的行為,其實就是擁兵自重,違抗圣旨,按照罪名是可以抄家滅族的。誰叫劉玉信任高順,也知道高順不會造反,能夠給予高順極大的自由空間。換做是劉備的話,可能都會把高順找個由頭給關押起來了。
就這樣,高順就帶著陷陣營前往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