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戰伐謀,攻心為上”劉玉重復了沮授的這句話。
沮授解釋道“臣從李大人那里得知,劉備麾下如今并沒有多少可用之大將。益州軍的武將有很多都是世家出身。陛下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劉玉細細品味著沮授的這句話,換個意思就是采用離間計了。而沮授著重提出世家出身,其中含有深刻的含義。
“朕明白你的意思,但你也應該知道朕的顧慮是什么。”劉玉輕輕地說出了這么一句話。
沮授急忙垂拱,不敢再發一言。
劉玉從掌握權力開始就不斷地壓縮著大世家大官僚的權勢,對于這些人,劉玉從來都沒有手軟過。現在大部分大世家和大官僚都對劉玉服軟了,他們都把自己的心思給隱藏了起來。沮授很擔憂一旦劉玉有個好歹,這些世家都會爆發出來。而剛才的那些話,就是沮授間接提醒一下劉玉,希望劉玉可以明白。世家是時候要拉攏一下了,要不然真的會出現什么問題。
然而劉玉不僅僅明白了,而且還順便警告了一下沮授,讓他不要觸及到劉玉的底線。
權術之道,沮授懂。但帝王之心,沮授卻無法明了。
劉玉有著自己的打算。世家不能完全鏟除,可卻不能任由發展。他敢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的這么多臣子,無論現在對自己多么的忠心,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可以富貴榮華,代代相傳。慢慢的,也成為了大世家大官僚的代表。
除了幾個智者以外,沒有幾個人能夠在沮授和劉玉之間的對話中察覺出一絲端倪。
陳宮出來緩解尷尬,說道“陛下,劉備占據險要關卡,以地利固守,乃是拖住王師。隨后斷我軍糧草,逼迫我軍糧草不濟而退兵,順勢反擊。朝廷要想戰勝之,則需要劉備內部動亂,方可里應外合,一舉拿下。”
道理是大家都懂,之前軍機處在出征之前就商議過這個問題。劉玉非常認可在劉備的內部搗亂,他也早早就安排“暗部”去做了。
老狐貍賈詡就沒有說話了,他可不相信當今陛下在這方面沒有布置下后手。既然陛下都事先做好了準備,他一個做臣子的,何必浪費口舌呢話說多了,口舌也會干的。
劉玉不動聲色地看了張松一眼,問道“子喬,劉備麾下武將受其蒙蔽,可有迷途知返之人”
張松領命而出,說道“陛下,據臣所知,劉備如今麾下謀臣武將可用者,除徐庶、孫乾、魏延等心腹之外,益州武將,有吳懿、馬忠、狐句、楊戲、費觀等人乃是劉備的新提拔重用之人。其中吳懿乃是劉備的親家,其妹嫁給了劉備。吳家算是益州一個比較大的家族。臣以為陛下可在吳懿迷途知返,大有可為”
好吧,除了吳懿、費觀這兩人的名字聽說過外,其他人的名字,劉玉完全就沒有多少印象,果然是阿貓阿狗一兩只啊。
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謀臣和武將,去能夠靠著地勢死死地守住益州。劉玉可是一點都不敢大意。
“你說吳懿他可是劉備的大舅子,這能成么”典韋就是一萬個不相信。
“典將軍,其實吳家和劉備結親,乃是無奈之舉。劉備想要結好益州世家。眾世家中最后推舉了吳懿的妹妹。實際上,吳懿并不是很樂意和劉備結親,可眾口一詞,只能隨波逐流。”張松微笑地向典韋解釋。
典韋性格耿直,直接說道“有那么多彎彎繞繞啊。不想就不想嘛干嘛還要把妹妹嫁過去。真是虛偽”
張松聽到典韋的話,臉上有點小尷尬。世家之人聯姻,哪怕你不愿意,你也要去做。要說虛偽的話,在場的那么多人都是虛偽的。可偏偏典韋就是對著張松說,搞得張松就是最虛偽的人一樣。
陳宮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張大人之計可行。”
劉玉看了看陳宮,臉色很是平常地問道“公臺,這吳懿果真可以返正么”
陳宮當然知道劉玉不愿意把益州世家的那幫人給留下來,他陳宮說是世家之人,但他很早就跟隨了劉玉,兗州陳家在陳宮的眼里,重要性已經不大。
而且陳宮看得比較遠。益州的那些世家有很多在高祖的時候就傳承下來的,要是論起來的話,資歷甚是雄厚。兗州陳家乃是大族,家里人才輩出,但也擔心出現一些競爭者。而陳宮就是希望陳家可以不斷地興旺,也不想有其他的競爭出現。特別是益州的這些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