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朝廷攻占了柴桑郡之后,柴桑郡的世家有些留了下來,有著跟著孫策到了江東。這些留下的世家滿心期待自己的歸順可以得到朝廷的認可,順便把其他世家遺留下來的田地和佃戶給賞賜給他們。可是神武朝廷壓根就沒有這么做。劉玉下發了一道圣旨,那些背叛朝廷的大族家里的土地全部收歸朝廷所有。朝廷將這些土地分給了那些沒有土地的佃戶和貧農、流浪漢、乞丐等無產之人。同時發放種子、農具、糧食,讓他們好好地耕種。
這個旨意一下來,留下來的世家大族傻眼了,他們之前還眼巴巴地等著平分這些土地呢,現在倒好了,便宜了那些泥腿子了。
分到田地的百姓自然是對朝廷歌功頌德,一個個感激涕零到五體投地。
這樣的好事,只有傳說中的圣賢天子才做到的。
而劉玉對于這些留下來的世家也有經過調查的。如果是那些平時作惡多端的,劉玉就吩咐了地方官員,日后找了一個由頭,將他們給滅了。柴桑畢竟和孫策交界,劉玉也不想搞得那么嚴重,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對于平時在百姓中間名聲不錯,又沒有作惡多端,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劉玉就沒有去找麻煩,好好地為地方、朝廷做貢獻就是了。
不過劉玉算是仁德之君,假若這些作惡多端的世家能夠知錯能改,變得開明,完全按照朝廷的政令辦事,那么劉玉也不會趕盡殺絕的,頂多就是將其家產充公一半就是了。
能夠做到這樣,劉玉覺得自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有些世家大族感覺到不妙了,一個個都膽戰心驚起來。有些人悄悄地收拾細軟,帶著家人連夜投奔江東去了。對著這樣的人,地方上的官員一旦發現就以奸細的名義將其處死。有些人就是立馬頓悟,好好地當神武朝廷的順民,朝廷的什么賦稅啊、徭役啊,該交的都交。他們可不想被朝廷找借口給干掉了。
一些世家就是我行我素,認為天高皇帝遠,以前怎么樣,現在還是怎么樣。
如果連這點頭腦都沒有的世家,呵呵,家破人亡就是他們的下場了。
神武朝廷的賦稅相對于江東來說是很低的。無論是神武朝廷的官府還是江東的官府,田稅都是三成。唯一的區別就是神武朝廷統治下的賦稅很簡單,除了朝廷規定的之外,就沒有了。而江東不同啊。除了官府的,還有世家大族的,還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
百姓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實際的利益面前,他們知道怎么選擇。
江東大軍殺出江東,直指柴桑。若是被孫策奪了回去,柴桑郡就又要變回去以前的樣子了。
過上了好日子,柴桑的百姓才不會愿意回到以往被壓榨的生活,一個個都開始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而與江東軍對著干。
這些百姓就是發自內心地擁護神武朝廷,自發地給劉軍服務,當起了臨時的斥候。
周瑜想明白這樣的事情后,臉色不是很好看。
柴桑以前是孫家的大本營,現在卻變成了和孫策對抗的先頭地帶。周瑜都不知道該怎么樣和孫策說明這樣的情況了。
然而要是不和孫策說清楚來龍去脈,以孫策的火爆脾氣,可能將這些抓起來的百姓都給宰了。
一旦下了死手,柴桑的百姓就再也無法回到以前對孫策恭順的樣子了。
“伯符,吾有些話想和你說。”周瑜立刻對孫策建言了。
孫策很疑惑周瑜究竟要和自己說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