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明白孫策的情況嚴重之后,一個個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老夫相信此事乃是神武朝廷所為。處心積慮就是要讓咱們吳國失去主心骨。司馬懿和龐統兩人正率領大軍與我軍在柴桑、豫章郡對峙。假如主公和都督都昏迷不醒,我軍士氣低落,司馬懿和龐統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諸位都是主公的心腹,也能夠明白,有主公在,國內宵小之輩不敢造次。然,主公一旦有個萬一,那些卑鄙小人就會跳出來,把主公的基業拱手送給神武朝廷。故而,在這么敏感和關鍵的時刻,我等更是要團結一致,穩定住吳國,不能給神武朝廷有任何的可趁之機”張昭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魯肅和諸葛瑾等人聽完之后,都沉默了起來。
連被張昭推舉為暫時領導人的孫權也沉思了起來。
在孫權的心中,也想到了如果孫策和周瑜都不在,那么所有的壓力都會集中在孫權的身上。而且還有非常致命的一點,那就是神武朝廷可以暗算孫策和周瑜,那么同樣的,也可以暗算他孫權。
孫權不由得看了張昭一眼,隨后看向了孫紹一眼。最終,孫權明白了張昭的用心了。
明面上是張昭推舉孫權來當東吳的領導人,不過是暫代而已。這個暫代就意味深長了。也就是說孫權隨時都能夠被替換掉的。
而且孫策可是有孫紹這個兒子的。其實要想穩住東吳,不必讓孫權上位,把孫紹頂上去,其他人共同輔佐也是一樣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張昭在保護孫策的兒子孫紹,避免他成為神武朝廷的目標。把孫權頂上去,絕對可以吸引神武朝廷的注意力,讓孫紹慢慢長大。只要孫策醒過來,或者孫紹順利成長,那孫權的任務就可以結束了。
孫權不由得暗罵張昭是個老匹夫,居然把自己給賣了,自己差點就信了他的鬼話,把他當成自己人。
孫權心里想的,的確就是張昭的算計。
孫策和周瑜都不知道能不能救回來。在這么關鍵的時刻,東吳必須要有主事之人。而孫策的繼承人是孫紹。可是孫紹太小了,根本就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而孫策的兩個弟弟當中,孫翊性格暴躁,不夠沉穩,容易受到算計。只有孫權才是最好的頂鍋人選。就算是孫權最后被神武朝廷給暗殺了,孫紹再來繼位也不遲。
所以說張昭是用心良苦,卻被他人給誤會了。
魯肅和諸葛瑾等智者幾乎在同一時間明白了張昭的算計和謀劃,一個個頓時對張昭肅然起敬。
為了孫策和孫紹,張昭能顧挺身而出說出這樣讓人誤會的話,真的不容易啊。
“公布局深遠,我等實在是不如也”魯肅和諸葛瑾同時給張昭行了一禮。
張昭急忙將兩人扶了起來,看到了魯肅和諸葛瑾眼神中投放過來的含義。
“看來老夫的謀劃沒有白費”張昭心中大定。
孫權想清楚是張昭的謀劃之后,心里面就有冒出來很多個想法。
自己居然被當成炮灰,是個人心里面都會不爽的。
而且孫權從黃可那里知道劉玉就要御駕親征了,此時身為東吳的首腦,肯定會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孫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然地做好這個位置。
可是代替孫策的職權,孫權又認為自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便利。如果可以扛住劉玉的進攻,那一切的功勞都是孫權的了。孫權相信自己的威望一定達到頂峰。孫權就可以利用這樣的聲望,把自己暫代權位變成實實在在的了。到那時候,孫策就算是醒過來,可能也無法阻止孫權的地位。
這不是不可能的。
而至于劉玉那邊會不會派人來刺殺他,孫權就猶豫得多了。之前有黃可前來找他,無非就是要陷害他,說什么封公之類的屁話,孫權聽聽就好。
不過這刺殺是一定會有的。孫權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和劉玉的皇圖霸業來對比。孫策和周瑜都可以去暗殺,多殺他孫權一個也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此時此刻,吾該怎么辦”孫權心中的想法太多了,一時間沒有辦法做出決斷。
張昭和張纮兩個老家伙來到孫權的面前,同時說道“還請侯爺暫代主公之權帶領江東度過難關。”
孫權內心糾結,他很想立刻答應,但是心中顧及很多。
不過在別人的眼里,孫權這樣的猶豫,乃是對孫策和其他人的負責。更加證明了他對孫策的忠心。
當然了,這是一些頭腦簡單的武將想到的。
而陸遜、魯肅、諸葛瑾則是一言不發,直勾勾地看著孫權。
如果孫策有個萬一,孫紹又年幼,此時唯有孫權才能夠承擔起這個責任。他們三人為了東吳的未來,只能夠默認張昭的盤算。就算是以后有什么變化,東吳好歹是在孫家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