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如白馬過隙,終于到了第三天,所有的臣子再次上朝。
有了前兩天的教訓,除了一些知情人之外,其余的臣子都以為劉玉今天十有會不上朝。他們很快又可以回去了。有些大臣今日連墊肚子的早飯都沒有吃,就等著回去之后好好地吃上一頓。
神武朝廷的早朝沒有以前那么苛刻,不用那么早就來朝堂。
然而劉玉是可以晚到,但做臣子的卻不能不做好準備。哪怕不用那么早上朝,大臣們都起得很早,做足了準備。
當今天子不是先帝,不能夠忽悠的。加上整個洛陽都是當今天子的眼線,如果不做好一些準備,很有可能會被降職,甚至被罷官啊。
可以說,除了一些真正做了實事的官員,比較清閑的官員是一個個都擔心自己的官位不保。
今天的大臣們倒是可以放松一下,準備工作少了很多。
禰衡也想著劉玉今天估計也不來了,心里面對劉玉的意見非常的大。他可是對劉玉忠心耿耿啊,劉玉居然來一個不上朝這樣的昏君行為,你讓以忠臣廉吏自居的禰衡有何感想啊。
可打臉的事情來了。
一句“陛下駕到”把所有人的精神都給提了起來。
劉玉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大殿,一身帝王之氣四射。仿佛黑夜中螢火蟲那樣顯明。
劉玉在所有臣子的注視下,坐在了御座上,俯視群臣,高聲說道“諸位愛卿,朕今日有一事要宣布來人,宣旨”
在所有臣子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李貴手持圣旨,高聲念道“大漢天子詔自黃巾賊亂起,諸侯并起。朕得蒼天庇佑,狩獵叛逆,匡扶天下,群賊授首。今天下大定,唯有江東孫策小賊。孫策小賊,素來不服朝廷管教,藐視皇威。如今更是擅自監國稱公,視朝廷法度于無物。從古至今,從未聽聞自我標榜爵位者。此賊囂張跋扈,不可不除。朕代天巡守天下,必除孫策。朕決議發天下之力,御駕親征滅此賊首欽此”
“陛下三思啊”
所有的官員都跪下了。
他們就是擔心劉玉要御駕親征,一直都在為澆滅劉玉這個心思而努力。可努力了那么久,劉玉還是堅持要御駕親征,這對他們的打擊很大。
此時此刻,他們才明白劉玉的險惡用心。劉玉就是知道自己這幫人會堅決反對御駕親征的,所以先把他們給晾了兩天,無形中打擊了眾人的士氣。今天可是有不少大臣是什么準備都沒有,精氣神不足啊。現在劉玉就突然宣布御駕親征之事,這讓大部分的大臣有點接受不了。
“陛下,臣以為御駕親征之事可再議。滿朝文武,英才輩出,何必陛下如此操勞。”禰衡站出來反對了。
禰衡急忙看向了黃忠、陳宮、沮授、賈詡等朝中大佬,希望他們可以出來反對一下。有了這幾位大佬出馬,自己這邊有了更多的底氣。
然而禰衡并沒有發現從一開始,黃忠等朝中大佬是在反對劉玉御駕親征的事情上,一句話都沒有說。
以前都是這些大佬反對劉玉的,今天卻讓禰衡等大臣感到稀奇。這些大佬居然一聲也不坑。大佬可能顧及自己的身份地位,但一些年輕人也不說話就有點奇怪了。
比如說諸葛亮也是一聲不吭,坐在一邊不說話。
不明所以的大臣們就心中疑惑不已。
像軍機處的大佬們,當然不會去反對劉玉了。之前劉玉是真的要御駕親征,可是這次乃是假冒偽劣的,劉玉都不用去,他們出來反對干嘛還不如坐在一邊看著禰衡他們表演,不香么
而諸葛亮這些年輕人,腦子轉得快。特別是諸葛亮這個妖孽。他雖然不知情,但經過盤算之后,發現曹操下大獄,和這段時間劉玉的反常行為有著緊密的聯系。諸葛亮以為劉玉肯定在搞著什么陰謀詭計。
但實際情況,諸葛亮不清楚,所以他才不敢出聲。
劉玉看到禰衡站出來,心想這廝還有完沒完啊,都這么多天,腦子還沒有轉過來啊。
“正平朕意已決,汝無需再上奏退回去”劉玉直接開大。
禰衡的噴子性子被劉玉這么一刺激,就要爆發了。
但是禰衡敏銳地發現,軍機處的大佬,還有很多新晉的大臣,都在用一種十分凄涼的眼神看著禰衡。仿佛禰衡是一個多么可憐的人一樣。
禰衡震驚了。如果是一個人這樣看著自己,那自己還沒啥。那么多人用悲傷的眼神看著自己,就意味著自己將要倒霉了。
宦海生涯挽救了禰衡,他感覺到一股深深地不對勁,立馬按下了自己的火氣,乖乖地退了回去。至于是什么不對勁,禰衡自己也不清楚。
好了,最大的刺頭退了。
如果禰衡不識相,劉玉說不得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了。好在禰衡挺乖巧的,縮回去自己的位置上了。
劉玉看了一下滿朝的文武,微笑地說道“還有誰誰有意見”
最大的那個刺頭閉嘴了,大佬們都沒有開口,武將們都巴不得有仗可以打,根本就沒有誰會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