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看起來臉色不善,而張昭和張纮兩人又在幫孫權說話,無不在宣示著今天就是孫權在做主。
怎么辦這樣的處境對于忠心于孫策的東吳文武們來說很是糾結。
其實經過這些年的大戰,完全終于孫策的人已經少了很多。比如程普、黃蓋、太史慈、甘寧。這一個個無不是軍中大將,掌握一番兵權。可這幾個重要人物,都錄入了神武朝廷的手中。
一旦孫策死了,那么繼承吳國公位置的,也只有那么三個人。首屈一指的就是孫策的嫡長子孫紹,最符合法統的人選。在東吳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然而孫紹年紀太小,這段日子也證實了一個幼主是無法承受得起神武朝廷的猛烈進攻。如今的敗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就是孫策的幾個弟弟,孫權、孫翊等人了。孫策四個弟弟當中,只有孫權和孫翊有機會。至于孫匡和孫朗,那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因為最后兩個弟弟在能力上無法和孫權和孫翊相比。
孫權和孫翊相比,孫翊更加像孫策。孫翊僅僅是像而已,能力無法和孫策相比,而且頂多就是一個合格的武將。孫權則是不同。孫家血統都是暴躁的,偏偏孫權就是一個另類,城府深,性格冷靜,言談舉止更是有著明主之風。若是以孫權來當東吳之主,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眾人都知道今天少不了會有一番爭論了。
諸葛瑾沒有因為張纮和張昭的發言而有所后退,他義正言辭地說道“二將軍,如今主公健在,大公子主政,何須再談他人統領吳國。如今局勢對我軍十分不利,前線戰事險惡,將士們苦苦堅守,魯子敬和陸伯言焦頭爛額,我等怎么可以在今日做出擾亂陣腳之事若是強行他事,恐為神武所趁,還請二將軍、諸公三思”
說完之后,諸葛瑾就坐回自己的位置上了。
該說的話,他已經說了,最終如何決定都不是諸葛瑾能夠左右的。諸葛瑾做到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他表示完自己的態度之后就閉目養神,似乎此間事與他無關。
從這一點上看,孫權、張纮、張昭和躲在暗處觀察的孫策和周瑜都對諸葛瑾很是滿意。諸葛家一門多英才,諸葛瑾身為東吳臣子,該做的做了,該說的也說了,很是難得。
為何難得因為即便是孫策也知道,若是東吳被神武朝廷拿下,不說其他人,諸葛瑾能夠獲得的利益絕對是巨大的。然諸葛瑾現在不希望東吳有動亂發生,乃是一個忠臣
“伯符,子瑜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忠臣。”周瑜都忍不住稱贊了諸葛瑾。
孫策一聲不吭地點了一下頭。
孫權盯著諸葛瑾,不滿地說道“聽子瑜的意思,仿佛在說吾就是禍亂陣腳之人”
“不敢”諸葛瑾睜開了眼睛,嚴肅地說道“在下并不是這個意思。然而將軍若是如此想,在下也沒有辦法。是非功過,只在人心”
好家伙諸葛瑾和孫權干上了
眾人不由得為諸葛瑾捏了一把汗。但轉念一想,諸葛瑾如此剛烈,孫權又能夠奈何他么
只見孫權冷笑一聲,拍了拍手,有兩個士兵走了進來,來到了諸葛瑾的身邊。
諸葛瑾臉色一青,對如此的變化很是不滿。
“看子瑜的臉色不是很好,想必身體不適。你們兩個送子瑜回家休息,好好地照看”孫權冰冷地說道。
諸葛瑾站了起來,面帶微笑地對孫權行禮,而后在士兵的看押下,轉身走出了大廳。
變化之快,讓大部分人應接不暇。
連諸葛瑾都被押下去了,那其他人怎么辦諸葛瑾背后有著神武朝廷,孫權沒有動粗已經算是給面子了。其他人要是啰嗦的話,難說孫權不給面子啊。
這么一下子,氣氛就變得沉靜了起來。
孫權若無其事地拿起一杯茶水喝了起來,美滋滋地享受著上等茶葉的芬芳。
“二將軍”一個身影站了出來。
孫權定睛一看,原來是武將凌統。
“凌將軍有何高見”孫權問道。
“二將軍,無論何人統帥我軍,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我軍如何能夠擊敗劉軍若是不能解決此題,說太多也無用。”凌統對于誰當東吳之主沒有什么意見,他只在意能否擊敗神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