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真的對孫翊很無語了,自己已經和他說名諱,怎么還忘記了啊
孫權心里是高興的,可卻表現出憂慮之色,說道“此計雖好,可擔心臨陣倒戈啊”
擔憂是對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呂蒙更是進言道“主公,咱們只要將這些交州土著分散開來,而后每次都讓他們打頭陣,為大軍抵擋對方的鋒芒,就不用擔心他們臨陣倒戈了。”
孫權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對孫翊說道“三弟,你覺得如何”
孫翊則是說道“二哥,還等什么呢就這么辦吧”
有了孫翊的同意,孫權就放心多了。他雖然有想擁有自己軍隊的愿望,可卻不敢落人口實,以防止孫策不滿。什么叫城府,孫權的做法就是
孫權對自己的親兵說道“跟他們說,本侯今天大發慈悲,饒了他們一條狗命,他們想要向本侯效勞,也可以。讓他們帶路和本侯一起擊殺士燮的軍隊。只要立下戰功,本侯賞賜是大大的有”
親兵馬上按照孫權的話翻譯過去。
交州士兵立馬就歡呼了起來,而后隨著他們都向其他交州士兵傳達,所有被俘虜的交州士兵都愿意加入孫權的麾下。
雖然人數不多,忠心又不可靠,但是充人數當炮灰還是可以的。
其實呢,這些交州土著士兵還真的不是真心要投降孫權。而是孫權之前在交州大殺四方,根本就沒留下什么俘虜,使得被俘虜的交州土著士兵擔心被孫權他們給殺了。所以抱著賭一賭的心態,交州土著士兵才會向孫權表示愿意效勞。
結果居然成功了
孫權看了一下衣不遮體的交州士兵,如此形象,會丟了東吳的臉面。所以孫權善心大發,給這兩千人賞賜了衣服。
當然了,這些都是從交州漢人士兵身上拔下來的。
此舉瞬間就收買了不少交州土著士兵的人心。相對于士燮,孫權對他們可是太好了。士燮等交州統治者頂多就是管飯而已,那里會照顧土著士兵的衣服之類的東西。
無形中,很多交州士兵都覺得自己剛才為了保命而加入東吳是正確的選擇。
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就完全傾向了孫權這邊。
降服于孫權的交州土著士兵,很快就變成了帶路黨。有了他們的指引道路,東吳軍進軍迅猛。
士賄和士武本來以為自己拋棄了由交州土著組成的部隊之后,讓其擋住東吳軍,而他們就可以輕松撤退。
天知道,東吳軍在交州土著士兵的帶領下,很快就追上來了。
士賄和士武不得已之下不斷地后撤,最終退入了屬于交州的領地,他們兩個覺得東吳軍應該不會再追上來了。
可事實再次打臉士賄和士武,孫權和孫翊兩人不管不顧,直接殺入了交州地界,對士賄和士武死追纏打,不死不休的架勢,讓士賄和士武感到害怕。
士賄真的很想問問東吳,難道和交州產生巨大的沖突,最后演變成兩面作戰么他們交州只不過是來逼著東吳給點好處的,順便左右逢源,你東吳家大業大,給了就是了像現在這樣,非得鬧得不死不休,不是智者的行為啊。
孫權如果知道士賄的想法,肯定會大罵其無恥。不說東吳會不會像交州說的那樣去做,就算東吳虛弱到了極點,也容不得交州小兒囂張的。更何況,東吳這次就是要逼著士燮老實臣服,按照東吳的吩咐去做
東吳軍隊距離上次出現在交州地界,不是很久。而他們的出現讓交州百姓驚懼不已。
上次的戰火造成的床上還沒有平息,這次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