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詐汝能夠想到的,吾為何不能夠想到”孫權反問呂蒙。
呂蒙有點呆滯,他不解地說道“那主公為何還答應對方我軍就算是現在就去哪里埋伏,難以保證主公的安全。”
孫權沒有立刻回答呂蒙的話,而是來到了自己擺放兵器的架子上,拿起了自己一直都用的配劍,轉過身來對呂蒙說道“子明,你看這把劍鋒利否”
呂蒙很奇怪孫權為何這么問,這把劍沒有出鞘,呂蒙是看不出來的,于是說道“主公,此劍為出鞘,末將不知其鋒利爾。”
孫權一副教育的樣子,說道“子明,劍未出鞘,并不意味著不鋒利。而是看用劍的人”
“主公的意思是士燮就算是想要對主公不利,他也沒有這個膽子他是不敢拔出自己的寶劍”呂蒙似乎猜到了孫權的用意。
沒錯,呂蒙答對了。
孫權就是用一把劍來形容士燮。
孫權拔出寶劍,說道“士燮活了那么久,當然有著自己的保命手段。士燮年紀大了,或許不會顧慮自己。然,士家子孫眾多,他們跟咱們死磕,士家子弟日后的下場就可悲了。”
呂蒙明白了。交州是士燮一家獨大,這里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不用說了。壞處的話,一旦失去了統治和權威,其子弟將會過得非常的慘,甚至連傳承的血脈都無法保證。
舉個例子滿人入關的時候有多威風,滿清末期就有多悲慘。若不是很多滿族人聰明早早就換了漢姓,隱姓埋名,估計改朝換代的時候,滿族人能不能存在還是一個問題。
同樣的,在交州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士燮靠著多年的努力已經把交州變成他的一言堂。可這里面還是有很多巨大的隱患存在。人心總是不足的。交州除了士家之外,其余人掌握的權力和資源不多。如此一來,這幫人的上升渠道也就停滯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慢慢產生矛盾,也隨之慢慢積累,最后爆發出來。
士燮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威懾力將這種矛盾緩解,卻不能治根。一旦孫權再次擊敗士燮,或者兩敗俱傷,士燮都會失去對交州的實際掌握。那對士燮來說是一個災難。
綜合以上幾點考慮,孫權認為士燮不敢對他怎么樣,而且還有足夠的誠意來和談。
呂蒙現在還不是后世的那個英明的大都督,一時半會還無法完全領會孫權的意思。孫權倒是不在意,呂蒙從跟隨他那天開始,已經做得不錯了,成長得非常快,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子明,汝去安排吧。”孫權揮手讓呂蒙去準備和談之事。
呂蒙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孫權沒有說怎么安排,可呂蒙也知道什么叫做防患于未然,該有的埋伏還是要有的。免得到時候孫權猜錯了,呂蒙想要彌補都做不到了。同時為了提防交州軍可能假借要和談,誘使東吳大軍放松警惕,隨而派兵偷襲。呂蒙直接來了一個外松內緊的計策,專門給交州軍設置了一個圈套,就等著交州軍過來。
只是呂蒙做了這么多的工作,特別是預防交州軍偷襲這一項,算是白費了。
一晚上的時間,別說交州軍有來偷襲了,連個外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呂蒙自己就呆呆地等了將近一個晚上。
孫權卻不去阻止呂蒙,畢竟呂蒙要繼續成長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任由呂蒙去折騰了。反正孫權一晚上睡得還是挺香的。
等孫權第二天天亮起來,看到呂蒙就想笑了。呂蒙一晚上沒睡,如今臉上掛著兩個黑眼圈。呂蒙雖然累,可是他該做的準備都已經完成了。而之前來使的張芠也隨之前來,給孫權表達了士燮同意孫權的條件,如今已經在等待孫權的到來。
孫權微微一笑,是騎上了戰馬,帶著十個親兵,緩緩地想著惠城外的西湖進發。
呂蒙被留下來統領大軍,以及后續的安排。
惠城外的西湖,山清水秀,湖面上還有不少大鵝在嬉戲,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今天成為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
士燮已經在西湖邊上的一座涼亭等候,就差孫權來了。
張芠回到了士燮面前將孫權答應和談,并且提出條件的事情都給說了出來。
之前士壹對士燮說要和孫權和談的時候,士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