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初來乍到,一聽呂布要放火燒山,不由得心中一緊。這要是被呂布給實現了,那后果就嚴重了。
孫策也是猶豫不已,他知道諸葛瑾說的是一個辦法。
其他人也沒有想出其他的好辦法。
然剛進來的呂蒙見其他人都沒有發話,于是他出來拱手說道“啟稟吳公,末將以為,要想破解敵將火攻之計,可用他法”
孫策見呂蒙出來,也是來了興趣,詢問道“可細說”
呂蒙見孫策說此言,他就直接說道“可令大軍分為幾步,一員大將帶領一部兵馬先行,在茅山邊緣率先放火,迫使劉軍無法使火攻之計。其后,一部以弓箭手為主,埋伏與后,若呂布等人沖擊而來,掩護先前一部。若事不可為,可暫且后退。劉軍依舊要放火燒山,我等遵照之前放火之策如此一來,劉軍想要用火攻之策摧毀我軍則萬萬不能此計乃是以火破火之計。”
周圍的文武們聽完呂蒙的話,一個個都驚訝了。他們都在想著如何阻止劉軍放火,可卻忘記了另外一個重點。放火總要有東西燒啊。要是孫策這邊先把茅山的邊緣給燒了,那劉軍的火攻之計就失去了作用。把可以燃燒的東西自己先燒掉,敵軍的火攻之計就無法實現。想要靠近吧,看看呂蒙又布置了弓箭手。既然是東吳自己先放火,那就有分寸和有計劃的放火,那損失就不會很大了。
劉軍總不能跑到另外的一個地方去放火吧。而且呂蒙的布置很仔細,把大軍分為幾部,其中兩部相互協助。其他的都沒有細說,可見呂蒙也不敢托大。
要是這樣的話,孫策完全沒有必要離開茅山,甚至可以將劉軍擋在茅山之外。
孫策聽完之后,對于呂蒙有了新的認識。
之前覺得呂蒙是一個頗有武力的將領,日后在孫策的身邊沖鋒陷陣都是一把好手。現在看來,呂蒙的腦子很好使,那么快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使得東吳軍這邊可以占據主動,還讓劉軍的計策失去作用。
“子瑜,汝覺得子明之策如何”孫策看向了諸葛瑾。
諸葛瑾拱手說道“回稟主公,呂將軍之計,勝于吾”
“哈哈”孫策高興地笑了起來,說道“子明啊難怪仲謀之前把你當成一個寶貝。果然如此汝不單單是一個寶貝,還是一個大將之才汝的計策,本公同意了此事就由汝全權負責在場眾多將領,任由你差遣包括本公在內”
“嘶”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知道孫策敢用人,可沒有想到居然這么信任呂蒙。
呂蒙也被孫策給感動了,他只不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孫策的認可,自己覺得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功勞而已。孫策馬上就讓他全權負責此事,連孫策都聽他的調用,這種信任可是在孫權那里沒有的。
孫權是很信任呂蒙,但從來都不會說可以讓呂蒙對他進行差遣。孫策的這份氣度和胸懷,真的不是孫權可以比擬的。
孫權當然比不上孫策,要不然為何孫策是東吳之主,而孫權到目前為止就只有呂蒙這樣一個心腹。
不是說孫權不好,是因為孫策太過耀眼了。就拿一個白銀和黃金來說。都是同等的分量,都是貴金屬。可黃金就是比白銀貴重。傻子才會選擇白銀呢
呂蒙激動地說道“末將不敢末將初來乍到,怎么調遣其他將軍和吳公,還請吳公收回成命”
孫策見呂蒙如此,更加堅定了自己用他之心,于是堅決地說道“汝之計策,連子瑜都認為可以,還有什么人可以想出其他計策不必謙虛本公知道汝的能力。本公金口一開,就收不回軍情緊急,汝速速去辦。若是有人敢違背汝的軍令,汝可持此劍斬之”
孫策摘下了自己的佩劍扔向了呂蒙。假如呂蒙不接下孫策的這把寶劍,讓其掉在地上,孫策的臉面肯定無光。
孫策那么信任呂蒙,呂蒙要是繼續矯情,真的就是他的不對了。呂蒙一個邁步,單手接下了孫策扔過來的佩劍。
呂蒙單膝而跪,雙手高舉孫策的佩劍,高聲說道“末將必不負吳公重托”
孫策重重地點頭,說道“事成之后,本公論功行賞諸位慎重,此乃關系到我軍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