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瑜提出把臨安、會稽、臨海三個郡的軍事權交給魯肅的時候,孫策猶豫了那幾秒鐘,內心就是盤算了很多。
孫策能夠知道東吳從來都沒有一個人擁有這么大的權利,一旦這個口子開了,以后就會非常麻煩。作為一代人杰,孫策不可能不知道屬下的權利過大,肯定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孫策現在還好說,畢竟他的威望在東吳是最大的,現在的屬下都畏懼于他。可是孫策之后呢哪怕是位高權重的屬下對孫策及子孫忠心耿耿,可是他的子孫也會這樣么難道就不想更進一步
把這種可能性放在人心上面,孫策可沒有這個自信。
千百年來都是這樣的。但凡英明的開國君王,都會先把自己忠心的臣子給收拾一番。因為他們要的是自己的子孫后代江山永固。最為仁慈的算是趙匡胤了,留下了臣子的性命,只是奪了權利。
孫策并沒有猶豫太久,因為現在的東吳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主持后方。本來周瑜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但是周瑜自己避嫌,他的權力在東吳已經夠大的了,再擁有三個郡的軍權,孫策就算是相信他,可孫家的其他人會不會擔憂周瑜有朝一日把東吳換了旗幟呢孫策能夠體諒周瑜的良苦用心。
思來想去,也就是魯肅有這個能耐,加上在東吳,魯肅沒有太大的根基,短時間不會對東吳造成隱患,所以孫策就選擇了同意。
給了魯肅權利,孫策也相信魯肅的忠心。同時孫策認為如果不及時將盤踞在江山之中的劉軍給干掉,劉軍肯定會給東吳帶來非常多的麻煩。
孫策給魯肅的只是一份軍令,他并沒有將軍中權利象征的虎符給魯肅。
魯肅也清楚孫策沒有給他虎符,他所有的軍事命令都必須得到孫策的同意。要是魯肅有點異心,孫策當然就可以讓魯肅身首異處。
不要以為孫策和周瑜都是心善之輩,他們做事都是有預防措施的。周泰安排在魯肅身邊,就真的是一個副手應該是還有一個監視魯肅的作用吧。魯肅不傻,周瑜派出蔣干作為使者,安排呂蒙去保護,名為保護實為監視。
魯肅覺得自己對孫策忠心耿耿,做任何事情都對得起天地良心。
“子敬”孫策親自上前把魯肅給扶起來,真誠地說道“劉軍主帥居然可以算計伯言,絕對是一個高手。我等都不知道對方是誰,敵暗我明,你可要小心啊。”
魯肅感受到孫策的關心,心中很是溫暖,感動地說道“主公放心在下已經不會放過那廝的,一定將伯言救回來”
在魯肅的心中,把陸遜救回來才是他的目標。
“伯言身陷敵手,本公也是心疼。然事不可為,絕對不能硬來。子敬,凡事都要以保住自身為主。本公可不想失去汝啊。”孫策說的可是實話啊,他現在已經損失不起人才了。
魯肅眼眶有點濕潤了,孫策這么掏心窩的話,讓魯肅感慨自己能夠跟隨這么好的主公,真是三生有幸啊。
周瑜和諸葛瑾默默地看著孫策。周瑜覺得孫策真是一個關愛屬下的明主啊。
諸葛瑾就感覺這是孫策拉攏屬下的一種手段,他可是聽諸葛亮說過,當年的劉備可比孫策還會拉攏人心。天下間有名的諸侯、雄主,都會拉攏人才,只是用的手段和個人魅力不一樣而已。諸葛瑾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用平常心去看待孫策。
也許就是從諸葛亮成為光祿勛之后吧。諸葛瑾自己不知道而已。諸葛瑾更是想到了之前被劉軍滅掉的劉備勢力。劉備在劉玉進攻益州的時候,也是把三個十分重要的郡縣單獨劃分起來,交給了魏延。而最后劉備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反倒是被劉玉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