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和周瑜要把司馬徽留下來,除了他是一個大大的人才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有兩個。
一個是司馬徽之前在洛陽呆了很長一段時間,神武朝廷官場上對其很是尊重,他也在洛陽混得很開,也就是說,司馬徽對神武朝廷有很大的了解。留下司馬徽,孫策可以從他的身上得到一些神武朝廷的情報。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司馬徽是諸葛亮和龐統等人的老師。荊州很多士子都是在神武朝廷中任職,他們其中都和司馬徽有一點關系。把司馬徽留在東吳,在關鍵時刻,可以用來威懾一下,以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說句難聽的就是把司馬徽當成是肉票了。
后面的一個原因不關孫策的事情,都是周瑜自己的想法。、
周瑜自己倒是想得挺美的。反正司馬徽年紀那么大了,吃喝也不用多少,又可以關鍵時刻起到作用。送上門來的東西,周瑜怎么可能讓他給跑了。
周瑜想得很美,只是司馬徽就看不出來么
不,司馬徽看得很清楚,他這一次可是帶著非常大的目的來東吳的。
上次司馬徽在拜祭完龐德公之后,當下就決定要來東吳。
司馬徽要在東吳做一件事情,所以必須要留在東吳。而剛才司馬徽是以退為進,讓孫策和周瑜主動留下他。最終的結果是司馬徽成功了。
反正這一次,孫策、周瑜、司馬徽都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司馬徽被孫策安排到了一個住所。
孫策和周瑜兩人悄悄地商談著司馬徽到來的用意。
“公瑾,你覺得司馬徽來到我境,真的只是來幫吾的沒有其他的目的”孫策詢問周瑜道。
周瑜可以肯定地說道“司馬徽來我東吳,其用心難以猜測,但可以肯定,司馬徽有自己的圖謀。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這家伙可是老狐貍的級別存在。”
孫策非常認可周瑜的說法。能夠培養出諸葛亮和龐統這樣恐怖的子弟,司馬徽絕對不是善與之輩。
“也不知道司馬徽來我東吳,是福還是禍啊。”孫策感慨地說道。
周瑜想了想,也是說道“反正事情都不會那么簡單,你我只能見一步走一步了。”
孫策想想也是,他想著自己只有這么做了。
“嗨,劉玉不想和談,我軍接下來要怎么辦啊難道真的要和劉玉來一個魚死網破”孫策憂愁地說道。
周瑜沉默了,在這方面,他真的不好說些什么。
在長江北面的廬江城,劉軍和往常一樣。
整個廬江城,百姓們都是安居樂業的。劉軍士兵除了對進出城的人進行盤查之外,就沒有任何對百姓有其他冒犯的地方。
應要是說有的話,就是認為有奸細嫌疑的百姓,劉軍士兵的態度和動作會比較粗魯,甚至會亮出刀子。
只要是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劉軍士兵就變了一個態度,有時候還會給百姓道歉。
百姓們對于軍隊有著天生的恐懼。廬江這個地方,經歷過太多次的戰爭了,百姓們見了太多的軍隊和賊寇,感覺他們都是差不多的。兵與匪,在百姓眼里就是一個有牌的,另外一個是沒有牌的。
可是劉軍到了廬江之后,百姓們就看到了不一樣的軍隊。劉軍紀律嚴格,除了巡邏,駐防等日常工作之外,平時都是在軍營里面。有些時候,軍營里面會放假,使得百姓們可以更貼切地解除到劉軍士兵。
隨著時間的推移,廬江城的百姓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朝廷的軍隊是最好的軍隊。
劉軍士兵在工作之中非常嚴肅,但是出來放松的時候,都是和藹可親的。有一點是廬江百姓非常稱贊的。那就是劉軍這邊無論是武將也好,士兵也罷,他們買東西、吃東西都是給錢的,而且還是一點折扣都沒有的給足。一開始,廬江城的百姓還真的沒有辦法相信軍隊里面的人會給錢。百姓們都害怕,他們見了太多不給錢的還要錢和要命的,對于劉軍士兵的給錢行為是不停地拒絕。
然而在劉軍的軍法里面,就有一條是搶掠百姓是要殺頭。買東西不給錢,也算是搶。劉軍士兵好說歹說才讓百姓們接受了。
最終,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百姓們這才發現劉軍士兵是真正買東西給錢的。廬江百姓對劉軍的態度,從一開始的畏懼,最后變得非常熱情了。甚至有一些長得比較俊俏一點的劉軍士兵,走在路上的時候都會有妙齡少女進行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