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很是堅定地說道“主公,吾以為,哪怕蔣干真的投向了劉玉,現在也不能殺了他”
“現在不能殺”孫策明白了。
現在不能殺,不代表日后不能殺。
劉玉讓蔣干回來,就算是真的投敵,孫策殺了蔣干,也會讓自己的部下寒心。東吳要面對強大的劉玉,內部已經有投降的聲音存在了,只是畏懼孫策的威懾而沒有做出實際的行動。如果孫策殺了蔣干,哪怕蔣干罪證確鑿,其他人也會覺得孫策要對內部的投降派動手,反倒是刺激到這些人提前動手。這樣一來就會加大了孫策的壓力,甚至東吳滅亡。
但是不殺,孫策覺得蔣干必須要妥善安置,要不然就是一個隱患。
思來想去,孫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說道“蔣子翼為國出力,受傷而歸。本公不忍其繼續勞累,賞賜百金,回家鄉好生休養,等康復之后,再行征辟。”
周瑜和諸葛瑾對視了一眼,對于孫策這個決定是舉雙手贊成,高聲說道“主公英明”
口中日后再行征辟,最終解釋權都在孫策這里,孫策說行就行,說不行,孫策在東吳一天,蔣干都別想離開家鄉了。
正在營帳中被軍醫治療的蔣干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孫策安排回了老家。
可以說孫策對蔣干算是仁至義盡了。
做了處理蔣干的決定之后,孫策詢問周瑜道“公瑾,我軍接下來要如何應對劉軍。”
周瑜正色說道“如今之計,只能以攻代守主動出擊了”
“主動出擊”孫策非常的疑惑了。
眼下東吳的兵力只能用于防守,要是主動出擊的話,幾乎是以卵擊石。
但是在周瑜的心中,主動出擊卻是最好的防守。要是不主動出擊,只是防守的話,那東吳根本耗不過強大的神武朝廷,甚至還會劉玉一點點的給吃掉。很顯然,周瑜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周瑜拿出一份地圖,對孫策說道“伯符,劉軍現在大部分的兵力都聚集在廬江境內。我軍靠著強大的水軍和長江天險對峙。劉玉要是決定全力進攻我東吳,那么他現在需要的就是調動從荊州那邊過來的水軍,以此來作為渡江之用。我軍主動出擊的目的就是打破劉軍的企圖,毀掉他們所有的港口和戰船,其實望長江興嘆”
“大都督,若是劉玉讓大軍往江夏移動,從江夏乘坐戰船到柴桑,然后南下,進攻鄱陽、臨安,威脅吳郡,那我軍該如何是好啊”諸葛瑾在一邊說出自己的見解。
諸葛瑾的擔憂,孫策也是一樣。
周瑜輕笑道“如果劉軍真的這么做,那正中吾的下懷我軍主動出擊,劉軍避而不戰,或是繞道江夏,那么我軍就分出一部兵馬長驅直入豫州,一路燒殺,毀掉所有遇到的一切,逼著劉玉回軍劉玉要是不想豫州變成一片白地,肯定會選擇回來。而我軍一部兵馬擋住劉玉,另外一部迅速回歸。與劉玉在長江周旋。”
孫策和諸葛瑾聽到周瑜提到的“一路燒殺”就感覺一股寒意。孫策從來都沒有發現周瑜會這么狠。要想爭霸天下,首先要得到人心。但是做得太過了,最后就變成孤家寡人,人人得以誅之。孫策可不想有這樣的下場。
只是孫策現在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公瑾,真的有必要這么做么”孫策有點糾結地看著周瑜。
周瑜堅定地點點頭,說道“為了東吳,主公必須有所犧牲。”
孫策懂了,他這輩子或許成不了什么仁慈的君王了,日后史書上定然會是寫著孫策殘暴了。
“為了東吳”孫策的眼神非常的堅定。
諸葛瑾看到孫策露出了堅定的眼神就知道接下來的戰爭會讓很多無辜的百姓受苦。可這不是諸葛瑾能夠扭轉的。
“主公,那建業城中的劉軍,還有江山的郭嘉,該如何是好。他們可是牽制了我軍很多兵力。”諸葛瑾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