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官人法這是什么東西”龐統第一個坐不住。
諸葛亮開始緩緩地解釋著自己剛才看到的內容。
九品官人法,又稱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朝廷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后,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并加評語。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核后將表呈交朝廷,朝廷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而現在大漢所使用的官員委任制度在劉玉這邊是察舉征辟和軍功升遷。察舉征辟就是地方官員舉薦管轄范圍內的人才或者征辟人才為官。而該人才可以用各種理由推脫,比如司馬懿以前就是這樣。
現在司馬懿提出這個九品官人法有一個很奇妙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緩和朝廷和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
為何這么說呢朝廷現在的文武官員,大半都是世家出身。可由于劉玉的刻意打壓,使得大世家的影響在朝堂上屬于微弱的存在。而世家對于朝廷的不滿也是越加嚴重,隨時都會爆發。
但這個制度有一個致命的隱患。關鍵就處于中正這個位置。什么叫做德高望重,還不是官員眾口一詞而大中正又可以委任小中正,那穩穩地掌握了官員的升遷和選拔。人都是有私心的,有道是舉賢不避親多余舉賢不避仇。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得到徹底的落實,最終的結果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世家大族牢牢地掌握了統治階級,架空了皇權,黎民百姓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更不用說卑微的人才了。要說世家大族各個都是人才也就罷了,好歹可以治理好天下。可最后卻出現一些笨蛋白癡和膽小無知之輩盤踞朝堂,把整個華夏大地搞得烏煙瘴氣。
這些未來發生的事情,諸葛亮就沒有說,他僅僅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內容轉述了一遍。
聽完諸葛亮的轉述,徐庶的臉色變得沉重。
相反的龐統就有點喜色,說道“司馬懿這小子能啊,居然可以想得出這么好的方法來。這樣一來,朝廷在任免官員上面就可以更加輕松了。”
諸葛亮和徐庶看向了龐統,他們不約而同地感覺龐統的腦子是不是因為最近做了太多的農事,搞得少了一根筋。
“士元,這話在吾這里說說就好。”諸葛亮提醒了一下。
徐庶輕輕點頭。
龐統瞬間反應了過來,他仔細尋思了一下九品官人法里面的內容,頓時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好一個司馬懿,所圖不小啊。”龐統回過神來了。
徐庶對諸葛亮問道“那孔明你的意思是什么”
在荊州一帶的士人當中,諸葛亮就是代表人物。徐庶很想知道一下諸葛亮的意思。
龐統也是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他可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是親家,該不會是要支持司馬懿的這個九品官人法吧。
諸葛亮對徐庶和龐統說道“吾并不認可。也婉拒了司馬仲達。”
聽到諸葛亮沒有認可,徐庶和龐統都松了一口氣。
“那孔明,你深夜叫我二人過來,是有何事”徐庶問道。
諸葛亮直言不諱地說道“以吾之見,司馬懿此事定不是一人謀劃,定有大批官員推動。”
“明白了。明日早朝,定有人在朝堂上稟報此事。你是擔心我荊襄世人會參與其中”徐庶的腦子還是挺快的。
諸葛亮不可知置否地點了一下頭。
龐統這時候開口說道“此法誘惑極大,恐怕司馬懿已經聯絡了我荊襄士人,我等就算是阻止也無法力成。”
司馬懿無寶不落,沒有絕對的把握是不會去干的。九品官人法其中的好處太大,司馬懿已經拉攏了不少的士人,需要的就是推動朝議,達成此事。
“這也是吾擔心的。”諸葛亮沉聲說道“你們覺得陛下會看不出其中的端倪來”
一聽到諸葛亮說的話,徐庶和龐統兩人都流下了冷汗。
“以陛下之眼力,其中弊端,一目了然。恐怕又要生出事端來。”徐庶說道。
“司馬懿等人也不蠢,他們怎么會想不到這一點呢”龐統充滿了疑問。
對于這一點,諸葛亮也是疑惑。
徐庶卻是明白了一點,對諸葛亮和龐統說道“想來司馬懿等人或是看到了陛下的一些謀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