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等被抓、朝廷要改革部門、科舉的確定,三個消息把洛陽城的百姓都給鎮住了。
反響最大的就是科舉。
大家伙都不怎么清楚什么是科舉,但從流傳的消息來看,絕對是貧苦學子的好消息。朝廷也沒有刻意去封鎖消息,使得百姓們更加相信這條消息的真實性。貧苦學子們心中暗自歡喜,他們很理智地相信朝廷肯定會有下一步的動作。
不理會洛陽百姓的激動,此時軍機處就是在關于這三件事情的激烈討論之中。
科舉制倒是確立下來了,曹操給出的方案,應該說劉玉所想好的科舉制已經非常完善了,所以科舉制是第一個通過的。時間定為明天春忙之后、初夏之前,這段時間是最適合考試的時候。
反倒是六部制的改革,就是軍機處討論最激烈的,軍機大臣們差一點就吵了起來。
第一個爭論的就是六部的權利劃分和舊部門的拆分和兼并。
禮部、吏部、兵部、戶部、工部,六部幾乎涵蓋了整個朝廷的運轉要害部門,和軍機處所有大佬都息息相關。
當然,六部的設立,自然是有裁撤的衙門和職位。
由于涉及面大,大佬們經過半天的討論,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果,但好在是達成了一些共識。
比如禮部是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而現在負責典禮事務的官職有很多。領頭的就是太常。有了禮部,那太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現在的太常是荀彧,是一個天下難得一見的人才。軍機處各位大佬都覺得干脆就讓荀彧當禮部尚書。
六部尚書、侍郎的人選,還有各衙司主管的人選,軍機處都列出了一個名單。
而這個名單也是經過一番爭吵而來。
比較淡定的就是大將軍黃忠了。與軍方有關的只是兵部。但兵部只有管理和統計權,并沒有實際的統領權。兵部的存在,只是為了更加方便天子駕馭天下兵馬。黃忠本就不專權,能夠省心就省心一些。
兵者,國之兇器。劉玉為了保持軍隊的獨立性和對其掌握,對于軍方的職位和權利架構沒有進行變動和兼并。兵部是新設立的,實際上就是為了制衡武將的權勢膨脹而已。
戶部和吏部的尚書人選比較敏感,軍機處大佬們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一個定論,干脆就把六部的各種職位都列出幾個人選,讓劉玉去頭疼。
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完善其他,曹操提議明日再議,先把司馬懿等人的事情給處理了。
軍機處痛快地達成了一致。
對于司馬懿等人的處理,當然是該法辦就法辦,有國法可依。為難的就是二十多個官職空缺了,這一時半會還找不到適合的人選。
對于這一點,曹操就顯露出了治世能臣的才干。曹操建議這二十個官職的副手先行暫代職位,以一個月為期,若是朝廷有適合的人選,則是安排到空缺的職位上。假如一個月過后,暫代職位的副手能夠勝任,那么就進行考核,通過者直接轉正。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副手的積極性,又能夠保證部門運轉,朝廷也有了充足的操作時間。
大家伙都認可了曹操的建議。
其實曹操也有點私心的。他的大部分舊屬下都在各衙門當副手。在二十多個官職之中,曹操的舊屬下有十個之多。無形之中,曹操在朝堂上有多了十個支持者。
這種事情,軍機處大佬們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可是曹操如日中天,他們也不好反對。
軍機處還在不停地忙碌中,劉玉這邊倒是出現了一個情況。
賈詡這個老狐貍從散朝之后就直接求見劉玉。
劉玉一開始還摸不著頭腦,想不明白賈詡來找自己干嘛。但想必定有要事,于是劉玉就放下了和皇后溫存的寶貴時間,讓賈詡覲見。
可見到賈詡之后,劉玉沒過幾分鐘就后悔了。
賈詡居然在他的面前鬧了起來。
具體來說,差不多等于在地上打滾了。
“文和,你先起來說話。”劉玉看著跪在地上就差打滾的賈詡是一陣無語了。
都一把年紀了,像話么換做是其他人,劉玉都直接轟出去了。可賈詡年紀老邁,劉玉還真的下不了那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