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正確遇到小正確,所有人都知道大正確必勝。但當小正確有足夠的數量支持,那能否達到甚至超過大正確呢這可就爭議大了。
雖然嚴格的從語法或者邏輯出發,正確就是正確,如果和正確相左,那就是錯誤。正確和正確之間也不應產生任何矛盾,否則那怎么能叫正確呢你也正確,我也正確,那誰錯了錯的是這個世界你們不就是這個世界生出來的嗎一出生就錯了,還能說自己正確嗎
對于現在的樓保勒國來說,判斷正確與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一道題可以有多種解法,但正確答案必然是同一個。如果解出了其他答案,不論其過程看上去多么的正確,那都是錯誤的,這中間必然是有紕漏的。
但對帝國人來說,過程似乎比結果重要。嚴格按照正確的程序解題,得出的答案就是正確的。有時候程序有問題,有時候他們自己解錯了,但只要有相當多的人得出同樣答案,那么他們就認為這是正確的。哪怕答案明顯違反常識,也需要相當長時間爭論才能真正整明白,甚至得出常識是錯的這種結論。
同時一旦答案形成,即便反對他們的人一般也不能說他們錯誤,畢竟程序是正確的。于是很自然的創造出小正確,大正確之類的詞。正確越多,混亂越甚,沒人犯錯,那又該懲罰誰
烏鴉給自己貼了一堆標簽,相當于數量巨大的小正確,這一貼完都感覺自己背后能發光芒了。不過當小凱文帶著一堆信息前往反歧視組織,并告知他們之后。對方考慮再三,卻說烏鴉還缺一件東西。
“他們說,你還不夠慘。”小凱文如此回答烏鴉。
“我還不夠慘”烏鴉震怒,“我老婆死了,全家死了,全族死了,現在只能孤獨的一個人吃著殘羹剩飯,我還不夠慘嗎”
小凱文小聲嘀咕“我看你整天遛狗,挺高興的。”
“你說什么”烏鴉發問。
“沒,沒什么,”小凱文緊張“要不,還是你親自和他們說吧”
“不,”烏鴉卻斷然拒絕,“我去有風險,還是你去。”
“哦,好吧,”小凱文想了想又說,“他們說,你雖然正確,但這次事情和你沒什么關系。你只是強行改名為凱文,上來碰瓷而已。”
烏鴉晃晃腦袋“能說出這話,感覺他們不傻呀。”
“他們還說,正確的東西就算再正確,如果平平淡淡,那也只是正確而已。如果沒有悲慘的事件加持,那是無法成為戰斗力的,”小凱文認真背著,“這些都是原話。”
“這真拗口,”烏鴉晃晃腦袋,“行了,我懂了,要慘還不簡單。明天就死給他們看。”
“啊”小凱文驚恐。
“明天你記得告訴他們,我死了,死的很慘,死之前連一個笑話都沒有聽到,郁郁而終。”烏鴉說完,已經破窗而去。
然后,烏鴉馬上和樓保勒國的凱文聯系,讓他隨便找一只野生烏鴉殺掉,并大肆宣傳一下就行。凱文行動迅速,這種小事也很容易。不過考慮到烏鴉的感受,凱文找了一只雞,然后整個涂黑,請了一堆鸚鵡圍觀,再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