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映桐轉頭望了一眼西邊沉得沒影的太陽,垂眼梭巡了一圈被踢得滿地都是的米糧和菜。
嘴角勾起冷嘲,“我以為你們憂心于吃飽穿暖,憂心于春播種子從何處來,看來還是多慮了。”搖了搖頭,轉身往回走。
打架的婦人傻眼,不服氣地剜了對手一眼,紛紛拉住要走的姚氏。
“姑娘就這么走了”
“不給俺們評評理”
姚氏沒好氣的扯回袖子,“評什么理不知道晚上要干啥還不趕緊去做飯你們打架打飽了,家里人不還餓著嗎現在哪樣更重要”
這些人腦袋里都裝啥,評理
你一句我一句,天黑也說不完
追上走在前面的舒映桐,想了想還是溫聲開口,“她們也是一時著急,平時最多起些口角,打架很少的。”
“打架也是溝通的一種,沒什么不好。可以更直觀感受對方怨怒,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打累了才有心思思考問題。”舒映桐語氣平靜。
姚氏失笑,“聽起來好像是這么回事哈。只怕她們現在跟斗雞一樣,誰也不服誰。這架打了也白打,指望她們想通可太難啦”
“調解糾紛是基層管理的事,先回去吃飯,晚上要說的事比較多。”
議事堂刻漏受水壺浮著刻箭,標線位正對酉正。
議事堂大廳正北墊高成臺,后面用木架支著一大塊木板,板上畫著整個環山村的詳細結構圖。
臺子底下整齊排列著嶄新的長條桌凳,村民們陸續從大門進來,瞅了一眼墻上隔一段距離就有的燈臺。
整個議事堂每個角落都能照到,不如白天亮堂,起碼能看清臉。
咂咂嘴,心說這得費多少油,好多人家里連油燈都點不起。
這是建村之后
第一次正式議事,村里人聽說男女都可以來,多數人家都是當家夫妻一起來。
也有派長孫和孫媳來的,讓他們年輕人來聽聽,決策權也交給他們。
一般村子議事,婦人不能插嘴,所以這回來了好些婦人。
“咱們真能說話吶俺村里開祠堂,俺們這些女人都得站在外面聽哩。”
“不知道啊,他們回來是這樣說的,反正來都來了,不讓說就不讓說,坐這聽聽也成。”
“噓別說了,姑娘他們來了。”
一隊人從大門進來,舒映桐抱著一疊紙,信步走上臺子,在長條桌最中間落座,瞥了一眼坐在對面第一排的景韞言,對方回以甜甜一笑。
其余人隨意找了旁邊座位坐下。
舒映桐擺好了紙張筆墨,“姚大嫂,你先說。”
姚氏常年走訪村戶,看著底下黑壓壓的人頭倒也不怵,只是心里有些感嘆。
平時還不覺得,這下包括南北村三四百戶,只來了代表都坐得這么壯觀。
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人很多哈,先別說話,不然我這得吼著說,明天早上估計光張嘴不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