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從東邊山頭露了半邊臉,舒映桐家早飯已經吃完了。
各種壇子罐子竹簍子陸續搬進車廂,栓兒蹲在地上托著下巴眼巴巴地看著朱萸跳上前室車板。
“想去”舒映桐站在堂屋門口,望著朱萸熟練地撈起韁繩準備把馬車往院子外面趕。
栓兒小臉一亮,騰的一聲從地上跳起來,仰著小臉眸光閃耀地望著她,“可以嗎”
“去吧。”舒映桐摸摸他頭上的小揪揪,拎了一小串銅錢給他,“錢放朱萸那,要什么讓她給你買。”
“嗷我會很乖的”栓兒興奮得嗷嗷叫,抓了銅錢撒腿往門口跑,邊跑邊沖灶房方向喊“娘我去縣城啦中午不回來吃啦”
珍娘在灶房里揚聲應了,從開春還沒讓他去過縣里,娃子可不得高興么。
家里兩個最鬧騰的人出去后,舒映桐偏頭望了一眼太陽,估計現在大伙還沒去山上開荒,得去一趟魏叔家。
穿過兩條巷子,朱紅色的新大門里頭傳來朗朗讀書聲,舒映桐站在門口若有所思。
正如景韞言所說,議事堂不常用,即使要用的時候也是在晚上。
面積足夠大,又有現成的桌凳,不如用來做學堂。
瓷窯那邊已經把承包款還清,又交了原料錢。
磚瓦窯和水泥窯跟村里和縣上其他的建筑包工頭談妥了合作,單子接了好幾個,他們的承包款和原料錢陸續入村賬。
請個教書先生回來花不了多少,這筆錢可以從村賬出,至于書本和紙筆錢只能讓學生家里自己負擔。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是不會被珍惜的。
“姑娘怎么站門口不進去嘞”
身后響起和藹的詢問聲,舒映桐回頭,一身和善氣的老婦人手臂上挽著一個木桶正朝她走來,身后還跟著
一個臉上掛著笑的同樣挽著木桶的中年婦人。
“魏嬸,水蓮嫂。”
“姑娘吃過早飯了沒”
“吃過了,來找魏叔談點事。”
舒映桐和顏悅色回了話,跟在魏嬸后面進門,隨意掃了一眼院子,一如既往的井井有條。
格局和南村大部分院子差不多,兩層樓,大院子。
院角起了牲口棚子,一個壯實的中年漢子正在背對著這邊給牛套牛籠嘴,看起來是要出去干活。
這是村里唯一的牛。
開春之后魏叔的兩個兒子找她借錢合買了一頭牛,在官府登記入冊之后牽回來讓村民們羨慕了好一陣子。
除了使喚牛做重活外,每隔三四天跑一趟縣城,順帶著也讓村民搭牛車,兩文錢包來回。
沒什么大賺頭,主要是方便村里人去縣城做小買賣省些腳程。
魏家沒有分家起屋,一大家子人都住在這個院子里。見舒映桐進了門,紛紛停下手里的活熱絡地跟她打招呼,打完招呼該干嘛干嘛。
舒映桐也不用他們招待,熟門熟路往堂屋走。
魏家的堂屋做得很寬敞,除了吃飯外,還有一個更大的用場就是處理村里各種瑣事。
一身補丁舊衣的魏叔樂呵呵地迎出來,手上還拎著一把镢頭,“姑娘找我做啥子呀我正要去山上挖樹根嘞”
種油茶樹得把山頭那些荊棘灌木和雜樹都清理干凈,挖樹根是最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