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開口,他就能說下面的話了。
并么有
“都說了,不是首長,喊老嬸子。”老人抬起胳膊晃了下,像要做什么事之前的活動,“孩子們要上戰場了,我這個老婆子不會別的,想為孩子們做頓面條可以嗎”
林新軍“這別了吧,老嬸子,炊事班會做面條,您要想吃,我這就通知他們。”
姜果然老的辣,閉口不提調動的事,反而要為戰士們做面條,怎么想都沒那么簡單。
這是內疚了,做點什么彌補
“一群大老爺們哪會搟面條,林連長,你是沒吃過,香著呢,想當年啊”老人忽然意識到什么,看他一眼,搖頭笑了,“林連長,別想那么多,我沒別的意思,我就想代替孩子們的爹娘,為他們做頓家常飯,吃的熱乎乎的,飽飽的,少點遺憾上戰場。”
最后“上戰場”三個字,老人說的很輕,很慢,卻直擊心臟最柔軟的地方。
林新軍這個鐵血漢子眼眶立刻發酸。
戰爭的腳步無法阻攔,這段時間里,他一直思考能為戰士們做點什么,一頓好飯幾句安慰
太少太少了。
戰士們真正想要的,他給不了。
老人有備而來,吉普車后備箱里,兩大袋難得的白面粉,油鹽醬醋蔥花香油等調料一應俱全,甚至還帶了搟面杖。
接到通知的炊事班班長那個愁呀,連隊很少搟面條,因為太麻煩了,比包餃子還麻煩,和面搟面,上百號大飯量的小伙子,班里幾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老人不可能自己完成,到最后還得自己和戰友上。
再想想梁汝蓮包餃子,一分鐘一個,味道好是好,但不適合大鍋飯呀。
沒多久他便領悟了什么叫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七十多歲,背駝了,頭發白了的老人干活那叫一個利索,除了和面時讓他們幫忙,剩余的,節奏快的他這個老炊事班長都跟不上,尤其搟面條,那叫一個風生水起一個速度。
中午的食堂,滿滿的蔥花熗鍋面條的香味。
戰士們吃飯不能交流太多,紛紛對炊事班長翹大拇指,好吃,真好吃,最好天天吃。
等知道真相,滿臉燦爛笑容一點點散去。
哦,梁汝蓮的奶奶來了,要接她回去了。
面條好像也不多好吃。
老人似乎眼老昏花,看不到擦肩而過戰士看她的表情,飯后,她沒去連隊專為家屬安排的房間,提出去孫女梁汝蓮的宿舍。
于是接待任務輪到了王杏芳。
王杏芳本來挺緊張的,據說國家領導人見到都得客氣問好的老英雄啊,肯定兇巴巴的,真正見面,感覺像自己的奶奶,慈眉善目很好說話。
她同樣準備好了一肚子說辭,不過沒林新軍的城府,把人帶到宿舍便直奔主題“奶奶,您是來接梁汝蓮回去的吧,她呀,因為槍法好,去團隊參加狙擊手培訓了。”
“我知道她在團隊。”老人似乎不想談這個話題,她坐到梁汝蓮干干凈凈的床上,輕輕撫平床單上細細的皺紋,仿佛那上面殘留著孫女的味道,“小蓮,給你們添了不少麻煩吧。”
王新芳沒否認,大氣揮手“都過去了,誤會,汝蓮其實是個好同志。”
就像天下大部分父母聽到自家孩子被夸般,老人原本略顯疲憊的臉立刻神采飛揚“是嗎來給我說說,怎么個好法。”
“那一時半會可說不完。”王杏芳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接,解開誤會沒幾天梁汝蓮就去參加培訓了,她習慣性掏出鞋墊,把話題重新拉回來,“奶奶,您還沒回答呢,這次是專門來接梁汝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