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上,風大了些。
已近中午,霧也散了,太陽躲在云后,偶爾露一下頭。
她們站在亭旁的平臺向下看去,幾乎能看到大半個城市。高樓大廈密密麻麻的,城市地標也只是比別的樓高那么一點。
站在平臺上,雖然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但也能體會到“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
平臺上有石桌石凳,趙鈺眼疾手快,找到一個空著的石桌,她們坐下開始吃帶來的東西。
有好奇的游客看她們吃得東西很特別,別人都是面包之類,她們竟然吃青團,看著就很好吃,還上前問青團在哪里買的。她們只好笑著答是自己做的,游客才失望離開。
半山腰離山頂還有一段距離,但去山頂沒有開發的路了,只能走野路,一般只有爬山愛好者才會上去。葉甜她們休息、吃東西、拍照后,就開始下山了。
下山的路,輕松了很多,呂心怡也沒再喊累。等她們愉快的回到了山腳下時,已經是中午了
幸好她們帶了牛肉干、青團和一堆零食,要不餓暈了。因為太累,她們也不坐公交車了,直接叫了網約車回學校。
回到宿舍,呂心怡累得直接癱在了床上。她因為平時不太運動,突然運動后,腿酸疼得要命,除了吃飯洗澡,她就躺在床上,硬是兩天沒出門。
趙鈺平時愛跑跑跳跳,所以沒什么事。葉甜在食堂工作也是體力活,覺得爬個山還好,依然神清氣爽。第二天中午,她還能精神奕奕的去食堂上班。
假期食堂吃飯的學生比平時少了一些,但三食堂自從菜品口味升級后,人一直也不會太少。
左佑家在外地,這次也沒回去。他和葉甜現在班次分開了,這樣食堂早晚班人員安排更平均。
食堂今天的菜譜有一道在外賣中長居榜首的黃燜雞。黃燜雞味道甜香中還帶著一絲辣,雞肉嫩滑,里面可以加香菇、千張和土豆,入味后味道不輸雞肉,價格又便宜,所以十分受歡迎。
黃燜雞是魯菜里的家常菜,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葉甜以前也做過悶雞,雖然和現代的黃燜雞稍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中。
雞肉最好選用雞腿肉,沒有那么多骨頭,吃起來更實在。要想雞肉不腥,一定要在切塊后先焯一遍水。
炒的時候,要稍稍多放一些姜片,蔥、八角、花椒和冰糖等正常放就好。雞塊稍稍多炒一會,炒出鍋氣,炒上顏色,雞肉也更緊實。
葉甜用黃豆醬、海鮮醬、蠔油、生抽、老抽自己調成黃燜醬。
雞肉炒得差不多時,加入調制好的黃燜醬翻炒,加入土豆、香菇和千張等配菜,然后中火燜20分鐘左右,開鍋加一點青紅椒做顏色搭配,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鍋了。
因為有黃豆醬和生抽,菜不需要額外加鹽,否則就太咸了。
其實這個菜非常家常,如果覺得自己調醬麻煩,買現成的黃燜醬做出來的效果也不錯。但對葉甜來說就沒必要了,她更喜歡自己控制各種調味品的比例,就喜歡一切都恰到好處的完美。
今天,食堂還增加了蒜苗兒菜炒臘肉,臘肉的咸香中帶著煙火味,兒菜脆嫩爽口,也十分受同學們的歡迎。
葉甜想著呂心怡在宿舍腿疼起不來,趙鈺又找高中同學玩去了,便提前幫她打了一份飯菜,下班后帶回去,兩個人在宿舍一起吃。
“甜甜你太好了,我太愛你了”呂心怡就知道葉甜會幫她帶飯。
“我最愛吃黃燜雞米飯了臘肉我也超愛呀”
“黃燜雞做的也太絕了,比我叫的那幾家外賣好吃一百倍。要是你們以后每周多做幾次黃燜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