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感到各個食堂變化的,當然是在校的大學生們。換了外來人員經營的幾個食堂,菜式種類豐富了很多,甚至拉面、刀削面、炒冷面等都有了,變化最不明顯的,卻是三食堂。
三食堂依然是熟悉的米飯、饅頭、包子、中式炒菜和面包,熟悉的面孔也都還在。
在這么大的變化后,學生們頗新鮮了一陣子,今天去吃一食堂吃手抓餅,明天去二食堂吃烤冷面,后天去四食堂店小炒,每個食堂轉轉,選擇比以前多了很多。現在,學校各個食堂的品種幾乎和外面小吃街一樣豐富了,大家省去了叫外賣的麻煩,下課后直接就可以順路買一份回宿舍。
但吃了一兩周后,很多同學就發現,這些食物每周吃一兩次還可以,但真正想天天吃的還是飯菜,米飯和炒菜吃著最香了。
李兵本來還有些擔心,為什么他們接手后,三食堂的人流量不增反降,他覺得不應該呀。
葉甜還很淡定,讓他不要著急。但他還是有些坐不住了,和小娟跑去其他幾個食堂打探情況,品嘗和研究競爭對手的花樣品種,回來后反倒有信心了。
“我覺得他們食堂那些吃的就是吃個新鮮,味道和我們的菜差遠了,和師傅做的菜更是沒法比。”李兵和大說說了自己了解的情況。
葉甜也是有這個信心的,但是三食堂一成不變也不是最好的應變之策,他們剛好利用這段時間調整菜譜,增加新的菜品。她還準備增加兩種簡單方便的粉和面,大家商量之后,決定做土豆粉和酸辣粉。
為了操作方便,葉甜自己提前做好兩種粉所需要的主要醬汁,這樣只要把粉煮熟,之后加入料汁,再在加入花生、醋、辣椒和香菜等就可以了,也能保證味道的統一。
酸辣粉的醬料做的是雜醬的,用肉末炒制,吃起來除了酸辣口感之外,更加鮮香美味。
而且,他們采購的是正宗的土豆粉和紅薯粉,紅薯粉順滑勁道,土豆粉白嫩爽滑,都十分美味爽口,食堂幾個員工嘗試后都贊不絕口。
為了做砂鍋土豆粉,三食堂還采購了一排小爐灶和很多小砂鍋。土豆粉需要現場制做,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和肉制品加入,和土豆粉一起放入小砂鍋,一會就煮熟了,熱氣騰騰的一效果,看著都很有胃口。
紅薯粉則全部煮好過水備用,有人點的時候,抓一把在燒開的鍋中燙熟,撈入碗中加入各種配料即可。
本來這兩種粉操作簡單,不需要什么廚藝,就試著都交給小娟來賣。結果第一天點的人太多,她也不太熟練,手忙腳亂的根本忙不過來,李兵又在打飯菜,葉甜只好和小娟一起來,一會就都理順了。
有位大二男同學,最愛三食堂,但這幾天沒來,也去其他食堂嘗鮮了,今天進來一看就感到驚喜極了
三食堂不但有了新的菜式,還有了他愛的酸辣粉。他之前吃過二食堂的酸辣粉,味道很一般,三食堂的出品他是相信的。
所以他今天先不點同樣新增加的、又看著也不錯的酥鯽魚和菠蘿咕咾肉了,堅決點了酸辣粉。但大閘蟹也是他的本命,他必須買一只,于是成了大閘蟹配酸辣粉的奇怪搭配。
同樣也有很多喜歡砂鍋土豆粉的同學,這個的銷量也很不錯,當天準備的分量根本不夠賣。
還有人看三食堂櫥窗后增加的小爐灶問“你們有砂鍋,都做土豆粉了,為什么不做煲仔飯呢”
“謝謝這位同學的建議,我們考慮一下”李兵真有點動心,沒有直接說忙不過來不做。
休息時大家開始商量,要不要做煲仔飯。孟師傅主要負責糕點,對這個沒意見,李兵有點想增加品種,但小娟不太同意。
“我覺得做煲仔飯不太合適,這要提前配好菜,而且現場也要有人盯著,按照點單一份份現做。煲仔飯熟的又慢,一份差不多要煮20分鐘,一中午也做不多少份,還要多一個人工,我覺得不合適。”小娟解釋了自己不同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