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計劃之后,衛其軒就拿著荒山的地契回了京城。
他先是讓人去衙門花錢把那地契分割成二十一份,其中一份最大,位于正中間,占據一千畝左右,其他二十份,每份五十畝。
那一千畝的地契將在幾月后的圣壽節上,進獻給皇帝,并同時放出可以用書換溫泉地契的風聲。
不過這一系列的安排,衛其軒都交給了族長去操作,而自己隱在幕后。
不是因為別的,僅僅是衛其軒的病好了,是要走科舉之路的,不管是哪種形勢的權臣,都離不開皇帝的信任,而名聲太盛的臣子,皇帝不可能重用,反而會高高掛起。
而族長一家就不一樣了,族長長子至今四十余歲,仍然在翰林院任職,未來外升的可能幾近于無。
族長次子衛長沖的學問到是更加出色,中了二甲第一的傳臚,可他是個散漫的性子,中了進士之后,就辭官回家了,至今還在江南一帶游歷。
衛其軒就是想用衛長沖的名頭來籌辦此時,既賺夠了名聲,也不會引起皇家的忌憚,畢竟一個閑云野鶴的讀書人,有名聲就有名聲了,不值得什么。
豈不聞某些大儒,名聲都傳遍天下了,也不過是多收幾個弟子的事。
大儒多一個少一個都不算什么,甚至多了更好,不是同一個大儒門下的弟子,天然就不能成為一系,皇帝還能搞個平衡啥的,總比都是同門來的強。
于衛家而言,家里出了一位大儒,又是因幫助所有學子讀書而名傳天下的,瞬間就能把衛家推進一流書香世家的門第,妥妥的登天梯。
最后就是衛其軒了,作為衛家的旁支,他和大儒只是同族,而不是本人或者他親子侄,不會受到皇帝的忌憚,更甚者,為了顯示皇家恩德,衛其軒中進士之后,還可能獲得皇帝的大力提拔,讓其作為衛家在朝堂的代言人。
也是給天下讀書人瞧瞧,衛家大儒不慕名利,可他做的好事為國為民,皇家是不會忘記功臣的。
如此一來,衛其軒的為官之路,將會順遂無比。
只要不是利益相關,就不會有人刻意為難,畢竟衛家名聲這么好,你去為難風口浪尖上的衛家人,不是等著口誅筆伐嘛
所以這一場交易,衛家所有人都是贏家。
族長一支出了一位大儒,名傳天下;衛其軒得了整個衛家的支持,從此可青云直上;而衛氏族人,也將獲得名聲的紅利,但凡有點真才實學,都有可能獲得之前得不到的成就。
所謂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而現在,就是衛家的風口,能不能飛起來,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為了計劃能順利完成,族長調動全族上下,傾盡全力去完成。一時間,衛氏上上下下,甚至遠在臨安的族人都忙碌起來。
而挑起事端的衛其軒,卻溜回了留園,打著安靜養病并準備科舉的名號,把洛霜拐到了另一處莊子上。
未來一段時間,留園將人來人往,不利于養病。
族長贊同的點頭,并大手一揮,把位于京郊大恩寺附近一處最好的莊子給了衛其軒。
這處是族長手里最好的莊子了,有良田三百多畝,而且靠近京城,土地肥沃,每年收益不下五千兩。
這是族里補貼給衛其軒的,畢竟他付出了一個溫泉山,得到的確是隱形的東西,而眼前看得到的利益,比如名聲卻成全了族長次子和族里其他人,再不補貼一些都說不過去。
而除了這處莊子,衛其軒還榮升為第六支的族老,有資格和族長以及其他支的族老坐在一起議事,這就是權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