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一進入揚州,就進了各方勢力的眼。
林如海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自己來揚州會面臨什么,因此家眷一個也沒帶,身邊除了皇帝派來的侍衛,都是心腹中的心腹。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知府衛其軒,兩人裝模作樣聊了半天,然后各自分開。
之后,衛其軒維持原樣,而林如海積極的各地奔走巡視,查看鹽田進度,檢查鹽礦安全,核對賬本是否有誤。總之,忙得不可開交。
眾人的視線也跟著轉移,開始跟著林如海走。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衛其軒暗中拱火,讓鹽商們斗得勢如水火,然后問題一個個暴露在林如海面前。
于是這位新上任的巡鹽御史,正好三把火,把敢犯事的事,統統給抓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不是的,他可不是殺雞儆猴。隨后每個鹽商將面臨各種困難,更難得到批條,鹽礦監督的人換了一批,讓他們本就破壞了不少的走私途徑,更加艱難。
你以為鹽商是靠著那些批條賺到錢的嗎
不是的,他們真正賺錢的,還是販賣私鹽。這才是成本最低,利潤最高的賺錢方式,也是能養肥一個個鹽商的唯一辦法。
因為不用交稅,不用購買批條,還能賣到更掙錢的地方去。
本朝對于鹽商有非常嚴的規定,每個鹽商拿到的批條,都是固定出貨一個地方的,不能更換,即便這里的人窮,賣不上更好的價格,他們還都只能賣到這里。
然后鹽稅還格外的的高,十取三,留給鹽商們的利潤空間就大大縮短了。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還有一項很大的開銷,那就是購買批條的資格。
一般來說,官府給與有資格販鹽的商人批條,是不需要交錢的。
可不交錢,那里那么容易辦事
光是拖著不蓋章,就能拖你好幾個月。然后給出的,還不是你想要的的批條,數目也少的可憐。
這能怎么辦
只是花錢打點了,想要好的地方,花錢;想要更多的數目,花錢;想要最快的速度出,花錢。
而這,還不算上日常的孝敬。
國人交際,就沒有臨時抱佛腳的,尤其是這些生意人,講究一個打好關系。
于是三節兩壽需要送禮,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家里有老人過壽,你得去祝賀,有孩子出生,也得意思意思。
送了這家,也不能忘了那家,家家戶戶都得照顧到。
這零零總總下來,販賣官鹽,真的沒有想象中的利潤那么大。
那到底是怎么把這些鹽商,養成了巨富之家
他們富到什么程度,是拿著金葉子扔到水里,只為了聽個響的程度。
能有這樣的巨財,必定是走私來的。以幾乎沒什么成本的價格,從鹽礦把鹽偷偷弄出來,然后賣到富庶之地,幾十倍幾十倍的掙,當然能快速積累財富了。
現在林如海加強了監管,讓私鹽更難從鹽礦運出去了,出去了也會在運輸上,被卡脖子。
揚州碼頭的搜檢,比之前可嚴格了一倍不止,發現販賣私鹽的,二話不說,就直接打入大牢,有錢都贖不出來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