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邊雖然不是崇山峻嶺,但也被高高低低的丘陵覆蓋著,車要開出去,難免走不少大大小小的山路,安全方面堪憂。
所以支書思量著,縣里的卡車應該還在。
“支書,我們的麻袋不夠怎么辦”有人舉手發問。
稻谷收回來曬干后,會直接傾倒在倉庫里,空出麻袋再次利用。
以往他們都是人工運糧,基本是分三次送到糧站,麻袋可以多次使用,因此也沒覺得不夠。
可這次不一樣,卡車不是那么好借的,能用一次都是上面看在糧食安全的份上,額外給的機會。
再說了,要交糧的不止他們村,其他村也等著卡車呢。
“去年誰家種了麻都舉個手,村里拿錢和你們收,一斤麻一毛錢。”村支書站起來,大聲的道。
聞言,下面的村民竊竊私語,“一斤一毛,往年都是兩斤一毛的。”
“嗨,收購站還是這個價,這不是村里現在需要嘛,就提高了點價格。”
“哪是一點點,這都翻倍了。虧了虧了,早知道我去年也種麻了。”
“種那個干嗎,我們有棉花穿,哪里需要什么麻,那幾戶是人多,用不起棉,才種麻的。”
“這倒也是。”麻雖然也能做衣服,但粗糙又不保暖。
sr縣地處江南,不能大規模種植棉花,而每家每戶種一點還是可以的,只是每家的種植面積有限。
那幾戶種麻的人家,是因為家里人太多,沒錢買足夠多的棉花秧苗,才改種了麻。畢竟麻便宜嘛。
不過這次倒是因為特殊情況,讓他們小賺了一筆。
在收購站,棉花才不過八分一斤,現在麻反倒更貴了。
況且,麻的產量比棉花高,有了這差價,那幾戶人家,估計今年都能穿上新的棉布衣服了。
沒種麻的人,不免又羨又嘆,而種了的人,笑的牙不見眼。
“支書,我們家有二十多斤。”
“支書,我們家也有十多斤。”
“”
支書統計了一下,總共有八十多斤麻,做麻布袋綽綽有余了。
他調整了一下方案,“青壯年去疏通道路,順便給田里放放水,不能讓水一直積著,失了地里的肥。婦女和老人一部分去倉庫裝糧食,一部分制作麻袋,就這么定了。”
隨著支書分配完任務,眾人紛紛動起來。
洛霜看著外面依然不知停歇的大雨,認命的穿好雨衣,和人一起去了倉庫。
運糧食是大事,雖然村支書不想打擾勘探隊的工作,但他們吃住在這里,平時的蔬菜,還都是向村民換的。
因此曾教授沒多猶豫,當即讓勘探隊的人幫忙。